前文说到了心理咨询觉察自省的能力,这是咨询师成长的重要部分。前文整体的描述了这部分的内容,本文来详细拆解。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一个人经历了觉察自省的过程,就可以更加真切地体验到自我的内心世界。
而有了真实自我,咨询师才能在咨询过程中有效的建立并完善咨询关系,并发挥好心理咨询师的角色。
苏格拉底曾说:“没有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咨询师的成长就是在反思中完成的,弗洛伊德也曾说:“所有学习精神分析欲成为精神分析家的人,都必须先接受并完成个人的心理分析。”
直到今天,精神分析学与分析心理学的培训还将治疗师的自我分析作为其核心内容。弗洛伊德还说:“在治疗室内,任何事物都具有象征意义。”
因此,咨询师要用心觉察自我的神态语言、服饰语言、动作语言所可能表达的意义,这也是同感共情的基本要求。
移情觉察
觉察自我对生活中重要他人的移情表现及可能对咨询关系的影响。如由于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而对周围人物产生的特定态度表现,及其可能对咨询关系的影响。
我想起了一年前,在家里辅导弟弟写作业。就像网上说的,不提作业母慈子孝,一提作业鸡飞狗跳。
在辅导的过程中,看着自己说了一遍两遍,他都没听见。看着刚教完的一道题,刚说清楚的,马上又不会。
感觉好像一股火气从内心升起,然后慢慢的控制不住音量,接下来动手,一下两下都控制不住胳膊,忍不住去敲他。
现在反思,自己为什么那么生气?为什么自己的情绪控制不住?开始明明说好不生气,在教之前,我就有预感,可能辛苦很烦。
可能有一个原因是,我很自恋,自己的话,自己的指点,说好几遍他都听不到。而我潜意识里有一个完美的自己,一学就回的自己。
当看到自己的亲人,跟自己基因有50%一样的人,不好,不优秀,怎么教我都不会,就好像自己也是够好一样。
而自己不够好,是一件非常值得愤怒的事情,引发情绪理所当然。反过来说,我把对自己的喜欢转移到了弟弟身上,当发现他不符合我的期望,就有了愤怒。
一再不符合期望,愤怒就不断的积累,直到冲上脑门,突破理智,无意识音量放大,有意识开始动手。一个暴力的人诞生了。
偏见觉察
觉察由于生活中重要人物或事件之影响,而产生的某种偏见或偏好。如因为成长经历而对某一类人或地点产生特殊的喜好、厌恶及其可能对咨询关系的影响。
我是在什么时候发现自己身上的讨好型人格呢?大概在少年时,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认为怎么算对一个人好呢?顺从,就是老实,人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是我认为,对一个人好的方式。怎么表现这个人对我来说的重要性呢?就是顺从,听话。
在这里其实有一个东西,被牺牲掉了,是我的自我,我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我想起了一个特别经典的形象。
单膝跪下,一个手放在胸口,另一个手,掌心向上,五指张开,这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讨好者的经典形象。
在这种状态下,更重视场景和他人,忽略和牺牲掉的是自己。其实也不能说是重视,本质上是没有心的。
这是一种顺从,但其实并不关心他人,有什么感受,也不关心情景到底是怎么样的。我的讨好只是不思考,为了活下去,并不关心他人和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觉得那时候的自己,是一个提线木偶,没有觉察。服从着自己没有体悟的道理,过着一种无知无觉的生活。
好像自己的人生是由他人控制的。没有这个准确的人,是被各种观念各种道德影响下的生活,因为那时还没有长出自我这个东西。
开启觉知,总是一件好事。因为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谢谢你的欣赏,如果你有困惑,欢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