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与实践》第一次预习作业】
作业内容:
1、阐述你对素养、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以及其四个方面的理解。
什么是素养?通过阅读材料的学习,我对这个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素养包括知识和技能因素,但不是简单叠加。恰恰相反,唯有使知识和技能回到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世界的具体情境中去探索与实践,方有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什么是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各种各样的心理和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在特定生活情境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中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核心素养的构成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这些素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通过不断反思融合知识、技能和情感而发挥作用的能力。
什么又是语文核心素养?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就这一表述看,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仓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是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语文学科的核心。
2.结合本资料最后所提供的课例(根据自己任教学段选择其中一 个),分析其哪些表现说明其不是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以文本为中心的教学,而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
《祖父的园子》课例赏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中心, 注重老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是一种填鸭式的知识内容的教学,缺乏情感和知识的交流。指向语文素养的教学除了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夯实,还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及文化素养的渗透。
在赏读课文这个环节,于映潮老师首先设置了一个“美美地说”的学习任务。通过文本的阅读,圈画出文本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进而创造美。这样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是核心素养中有关“审美创造”的培养。
在“美美地写”这个学习活动中,于老师让学生进行“趣写小诗”的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于老师不是让学生直接冒然去写,而是有例可循的,他首先出示了改造课文的小诗,让学生去欣赏,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儿童诗歌的创作。先赏读再仿写,这样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提高了书面表达的趣味。这个设计非常好,是在学生语言表达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是核心素养中有关“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美美地析”这个学习环节中,是感悟作者写作手法在文中的展现。通过圈画关键词句赏析文段的语言美,画面美,动静美,色彩美,句式美,手法美,层次美等。这是从文本的阅读感受上升到审美鉴赏上来,并且习得表达的方法,比如“先概写,再细写”这样的表达顺序,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的来说,余映潮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是一节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好课,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附教学设计实例: 【小学语文课例】余映潮老师《祖父的园子》教学简案:
一、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作家萧红写童年生活的一篇文章《祖父的园子》。
这节课请大家完成这样的任务——美美地说、美美地写、美美地析。
二、赏读课文
1、 美美地说
师出示一段范例: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花草……这里是我童年的乐园。
学生圈画文中关键词句,生动地说出来。
【评】教师给了支架,并指导学生采用圈画的方式找出关键词句。
从立足全文的角度进行梳理,更重要的是这里尊重了学生的阅读感受。
2、美美地写
师出示一段改造课文的小诗,让学生进行"趣写小诗"的活动。这样的教学
手法是灵动的、有创意的、有情趣的同时又很实用,具有审美意味。
学生创作的小诗:
花开了,
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
就像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
就像在说话似的。
【评】通过创作小诗地活动,让学生积累文中诗意的语言。感受到作者对祖父的园子深深的怀念与童趣。
2、 美美地析
在经过前面两个活动,余老师带学生对文章进行抽丝剥茧。他出示学习任务,学生细读第 16 自然段。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圈出本段中的一个关键词
2.揣摩这段文字中语言表达的一些美点:画面美、动静美、色彩美、句式美、手法美、层次美等。
3.知道一种可以学用的段落形式。
余老师先带学生进行解读,先找出可以统领全段的关键词。学生找到了"自由"“快乐”“生机”“童趣”“悠闲”等词。接着找美点,美在用了什么样的句式,美在写了什么色彩,美在写作的顺序等等。学生能从写作手法、修辞手法上进行总结。
最后一个问题,余老师给学生讲解这一段话中是运用了"先概写,再细写"的顺序。这样的先概写,再细写诗思维严密、层次清晰的一种表达形式。
【评】在这三个训练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训练,没有细碎的提问和追问。
3、结合所给学习材料,试着提炼概括出“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 教学”应该具有的特征,分别列举教学实例印证。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通过这次学习资料的阅读,我进一步了解到语文课程实施具有情境性和实践性。也就是说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何谓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语言运用情境是针对语文教学而言的,是教师为了满足语文教学需求,从生活中颉取或基于生活内容创编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语言环境。“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具有“真实”和“语言运用”两个属性。比如在学习《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时,为让我们深入理解文本,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生活情境。
任务一:当日傍晚宋人得兔回家,在街头巷尾,向左邻右舍“夸耀”。
设计意图:宋人向他人夸耀,学生能够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想象,进行复述,将故事内容立体化,变静态的文字为动态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任务二:次日清晨,宋人空手出门,在街头巷尾,左邻右舍“刨根问底”。
设计意图:学生扮演邻居和宋人,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还原了宋人守株待兔的所思所想,深入地体验宋人这个角色,为理解宋人的可笑行为奠定了基础。
情境任务三:多日后的傍晚,宋人空手回家,街头巷尾的邻居们“议论纷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扮演角色,议论纷纷地说,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已经越来越自然地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对宋人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到理解寓言,揭示宋人行为可笑的根源,同时,将阅读与表达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有学者说,情境才是我们素养培养的载体。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类似的真实情境,才能给孩子提供真实的思维场景。王宁在《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那篇文章中这样定义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言运用情境中得意提升。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教师只有立足真实的语言情境才能有效的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融为一体。
202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