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默是为他人着想。
人和人相处,难免会遇到意见相左的问题,也少不了矛盾和摩擦。你们为一个方案争论不休,每个人说得都有理,一时让领导犯了难。不如,其中一个人选择沉默,先等对方把话说完,找出方案疏漏之处,一起补充完善。
选择沉默,是为他人着想,能让领导者排除思想干扰,正确做出决策。
2.沉默是给他人台阶下。
曾国藩说: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
对方是个急性子,当他还在气头上,任何解释都是苍白无力、徒劳无功的,而且也会加重对方的不满情绪,与其这样,倒不如选择沉默。
选择沉默不是认输,不是懦弱,而是避免让对方怒不可遏,一发不可收拾。
有时,当别人因自卑感到手足无措时,可用沉默化解尴尬。歌手李健做选秀节目的评委,面对一个自卑的选手,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而是先选择沉默,然后现身说法,给对方一个台阶下。
真正有修养的人,用沉默体谅对方,既帮别人解围,又彰显个人涵养。一颗慈悲心,最为可贵。
3.沉默是顾全大局。
《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的妻子芸几次被公婆误解,甚至有一次公公想把他们逐出家门。沈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方面不能大逆不道,另一方面知道妻子的苦衷。
沈复几次想为妻子解释,都被芸劝解。芸一心想做好儿媳,不想让公婆认为自己是挑拨是非之人。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沈复的妻子用爱成全了一大家子人。
维特根斯坦说:凡是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是不能谈的,就应该保持沉默。
4.沉默更有利于社交。
蒙田说:“沉默较之言不由衷的话更有益于社交。”
每个人都想交真诚的朋友,初次见面,有的人为了展示自己侃侃而谈,俗话说“言多必失”,讲到兴头上,忘乎所以,难免会说些言不由衷的话。
有人说:往往身价最高的,是较沉默的一个,何必浪费姿态,不但要贵,还要高贵。
真正的修养在于选择沉默,静静的听,不时做出微笑的回应,因为“沉默比话语更接近本质”,这比夸夸其谈更加明智。
5.沉默是最好的教育。
有一个故事:
在一座寺庙里,有一个非常不听话的小和尚,这个小和尚总是深更半夜越墙而出,早上天未亮,再越墙而入。
长老一直想批评这个小和尚,但苦于没有罪证。
一天夜里,长老发现高墙边有一把椅子,于是他悄悄搬走椅子,自己就在原地守候,小和尚回来了,他爬上墙再跳到所谓的“椅子”上。
落地后才发现,椅子变成了长老,于是仓皇离去。
在以后的日子里,小和尚每一天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惩罚,但长老选择沉默,对此事只字未提。
后来小和尚无法忍受,鼓起勇气找到了长老,承认自己的错误,长老说:这件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怕什么?从此小和尚备受鼓舞,静心修炼,若干年后,小和尚也成了长老。
批评的方式很多,劈头盖脸地一顿数落,旁敲侧击的指桑骂槐,不留情面的讽刺挖苦……
可是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还需智慧和方法。
长老的无言之教,是沉默的最高境界,当参透万事万物,方知沉默才是最高明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