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别人的优点长处却不重视,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反而耿耿于怀的,是作风粗暴;使用的人不堪信任,信任的人又不能胜任其职,这样的政治一定很混浊。
黄石公智慧
管人用人是一门大学问。德才兼备的能人毕竟是少数,所以作为领导者,不但要有发现下属缺点的精准眼光,更重要的还要拥有发现他们长处的智慧,如果能够做到物归其类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要求人人都要在品德和才学上出类拔萃,或许就无人可用了。另外,发现人才,治理人才,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恩威并施。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手下皆为能人,领导者为什么还要恩威并施呢?这是因为,团队效率的高低不仅仅在于团队的整体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团队的领头人是否拥有容众及协调众人的能力。
管理者宽宏的品质能使下属倍感亲切,也会让下属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从而激出他们在待人处事上的责任感。这种来自上位者的宽容会化作一种力量,催人奋进,激励人自省、自律、自强。因此,管理者适当的宽容可有效地激励下属。
有一天,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椅子,他知道,一定是贪玩的小和尚借此越墙到寺外去玩了。于是长老搬走了椅子,站在墙边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回来了,他爬上墙,跳到“椅子”上,可是突然发觉“椅子”踩上去的感觉有点怪,不像先前那么硬,而是很软,而且还有弹性。落地之后小和尚一看,才发现椅子已经被挪走了,刚才他踩的是长老的背脊。小和尚仓皇不已,连连认错,但长老并没有说什么,而是让他回禅房休息了。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小和尚一直都心怀不安地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要惩罚他的迹象,甚至压根儿没提及那件没有第三个人知道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沉默和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偷偷外出去玩耍,而是开始潜心修习佛法。通过刻苦的修炼,他最终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并若干年后成为寺院的住持。
由此可见,宽容可以唤起某些一时走了歧路的人的内心一直压抑着的求善之心,从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航向。
其实,所谓管理,说到底就是理顺人与人的关系,使平级之间、上下级之间能够和睦共处。而缺乏气量的管理者,则不仅难以容忍别人的错误,也容不得别人的不同意见。他们常搞一言堂,反对下属积极参与管理,结果只能让下属丧失责任感和积极踊跃的心态。而出色的管理者不但会让下属心悦诚服,还会积极调动他们的踊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