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场学校 王旭辉
本次检测试题有三大特点,一是覆盖面广,前四单元所有的语文要素均有涉及;二是难易适中,阐释了立足平时、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理念;三是读写并重,阅读理解29分,习作30分,突出了统编教材的训练要求。学生的成绩与平时语文课堂上的表现也是成正比,具体分析如下:
精挑细选是整个卷面上失分率最高的题,拿全分的只有1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它检测的是每个语文园地里面的字词句语文基础知识,要求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停留在知其然基础上的孩子得分率就不高,例如失分率较高的分号使用一题,如果只明白分号是用在并列的分句之间,但不明白句子与较长的词的区别,就不知道该选哪一个了;二是没有做到题目的要求,精和细,比如另一个失分率较高的是句子的选择,猛地一看全是排比句,但要求选的答案与所给例句一样,例句不仅只有排比,还有比喻,如果辨析出这一点,就能轻易而举找出正确答案了。平时我们总以为只有数学才最适合培养孩子细心谨慎的思维品质,其实不然,我们语文同样可以,因为一个标点一个词语的运用不一样,表情达意可能就有天壤之别。这样的训练需要贯穿在我们平时的每一节课中。
积累运用是卷面中得分率最高的一道题。但要想拿到满分却并不那么容易,因为积累了不等于会用了,学生失分就表现在词语辨析和句子仿写上,也就是说我们在语言学用上还要继续下功夫,这是统编教材与以往教材所一脉相承的,即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训练语言学用的时间,多设计相关的活动。优美词语和经典诗文的积累,要求可以再细一点,如个别的字学生容易写成同音字。
第三项是整本书阅读进课堂的有关题目,共五分,大部分孩子能拿到前三分,后面的二分为什么有部分孩子得不到呢?不是不知道人物,也不是不知道情节,而是不会对情节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或是人物特点与所例举的情节不甚相符,如写小茨冈善良勤劳,却举了一个小茨冈抓蟑螂玩的情节。这告诉我们要教给孩子答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要注意用一定的方法检测课外阅读进课堂的效果。
第四项是阅读理解,课内阅读检测学生对小说阅读方法的运用,涉及到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精彩情节的理解,小说单元我们就是围绕人物、情节、环境来教学生学习小说的,但仍有近30%的孩子只拿到了一半分,结合这些学生平时的表现,会发现这部分孩子平时没有自觉阅读书籍的习惯,没有把所学知识在实践阅读中理解运用消化。同样也是这部分孩子,课外阅读做得也不够理想,课外阅读主要检测有目的的阅读策略,失分率较高的就是孩子们不会根据阅读目的准确地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也很难把玩具的制作过程写清楚,真的是印证了不爱阅读的孩子就很难学好语文,所以我们还需要关注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阅读的水平,除了班级整本书共读以外,是不是还先让他们读一些故事性强的书?这有待于与大家共同探讨。
最后是习作,点面要求写场面,学生平时也训练过,大部分孩子的得分在24分左右,高分不多,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的体会写得不够生动感人,或者是情感表达得有些简单,也就是说缺乏真情实感。这警示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取材,描写自己的故事才会有真体会,不要把写好作文的希望寄托在仿写优秀作文上。事件易仿,情感难移呀!
纵观试卷,下一阶段我们仍需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语文要素的学用训练和读写能力的提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