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终身学习》,书中提到:肢体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控制的,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近似于本能的反应,它会随着情绪不经意地自然流露出来,这是由我们的爬行动物脑决定的。人类的大脑,按动物在进化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分为“爬行动物脑”和“智人脑”。这两个“脑”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会分别对应不同的人体反应。
我们的下意识动作、不经意的情绪就来源于“爬行动物脑”,它负责人类的基本生存功能以及最基本的、生下来就具备的反应和行为。它连通“杏仁体”直接关联着神经系统,掌控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做出最快速的判断和反应。而“智人脑”则是大脑进化的最高等级,掌控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认知功能,包括语言、艺术、学习、记忆、创造力和学习力等。人之所以能创造和使用工具、能运用语言和团队协作等等这些都要归功于“智人脑”。但和“下意识”相比,思考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智人脑”自身也存在着两个缺陷,一是反应速度慢,二是能量消耗大。所以,虽然我们人类拥有地球上最高级的大脑,但在很多时候,会尽量秉承“环保节能”原则,能省就省,久而久之,大脑就自动形成了一套“节能模式”,即通过之前的记忆和经验,总结出一些决定日常行为的思路和习惯。这样,我们不用经常启动大脑,也能解决日常很多问题。
比如,我们的一日三餐,到点吃饭,大脑无需思考,身体已经形成生物钟;学开车也是如此,刚学完驾驶拿到证开车时难免有些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及至有了一些驾龄,开了万余公里后,大脑就进入了节能模式,眼手脚协调配合,还能把耳朵也利用起来,边开车边听书,高效利用了上下班时间;作为一名70后,我打字习惯用的是五笔输入法,刚开始学会时,总要记着用字根来对应每个键,打字速度极慢,随着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熟练程度也越来越强,自然无需再去对应到字根上去,可以说大脑在打字的时候自然就进入节能模式了。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结合前面看的《微习惯》,我想只要我们多培养几个微习惯,用好我们的“下意识”,让我们的大脑时不时的就切换到“节能模式”,不也是一种提高效率,给大脑放松的好方法吗?
晨星写于2021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