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阅读《解读统编》第二章:化“知”为“行”——如何让教学效益最大化。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留心观察”。单元导语提示了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习作任务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时,要有全局意识、整体意识。围绕单元主题,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灵活整合单元板块内容,使各板块间横向彼此关联,纵向循序渐进,整体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持续细致观察的习惯,促成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
如何发挥各个板块的功能,协调整合各个板块内容,使其形成合力,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勾连咬合教材板块,聚焦细致连续观察,形成合力
1.明确选编目的,围绕要素,各美其美。
2.关注关联差异,层层深入,渐进推进。
二、品味生动准确语言,体会细致持续观察,落实要素
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它指出学习连续细致的观察,不是靠抽象地讲授,不是靠贴标签,或是简单背诵条款,而是凭借单元课文的阅读,在准确生动的语言中去揣摩、感受、体会作者怎么观察,如何进行连续细致观察。基于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品味词句,揣摩细致持续观察。
2.比较词句,体会细致持续观察。
3.补白词句,感受细致持续观察。
三、开展习作实践活动,亲历细致持续观察,形成能力
观察方法的获取,观察习惯的养成,观察能力的形成,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讲授学习。素养的形成必然经历由认知到实践,由知晓到运用的“知”“行”转化过程。因此本组单元语文要素提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做观察记录,学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利用这些观察实践活动、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记录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1.整合板块,实践有序化。
2.亲历过程,实践渐进化。
至此,学生从学习“观察记录方法”,到持续实践所学方法,再到通过习作实践迁移运用方法,从这样结构化、阶梯化的实践活动中,化“知”为“行”,形成观察能力,养成连续观察的习惯,最终促使单元要素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