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在看到学习通里的资料前,我一直奉行的原则就是:理解就行,记忆可以先放。没想到资料开头就是暴击。进入大学后,一直以得过且过的态度学习,也勉勉强强能及格,现在回顾之前的学习,真就是吃老本,所谓的理解,不过是“做题目不会,看教材,强制”记住”,假装是能够达到应用的层次“,就和资料里描述的状态如出一辙:用理解代替记忆,看似学了很多,实际脑子里什么都没留下。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现在再去回忆当初的内容,已经是一团浆糊了。
(2) 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持)
资料中提到“记忆促进理解与应用“,死记硬背一直被人们所诟病,到现在逐渐变成要理解再记忆,我只听到半句话,转而用理解来麻痹自己不想记忆的事实,鉴于此,我认为:
1. 上课前整理知识点,提前在脑海中建立锚点,上课时只需要进行提取,强化就行,本来是有记忆的模糊概念,课上再加以理解,就能牢固掌握。
2. 记忆的最终结果是应用,在记忆内容本身的基础上,要思考可能的应用场景以及可能的变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记忆才能牢固存在。
(3) 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今天下午python课上(笃学208),老师将上节课“列表和元组“的概念再次强化,提出了”列表生成式“的概念,元组以()为特征,()又不是必要条件,”,“才是等。
课前本来半小时抓紧时间玩游戏,做每日任务,今天复习了基础定义,包括可变性,“增删改查”的应用示例,上课时确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与想象的不一样,本以为这样会让课堂变成知识的重复,让人昏昏欲睡,实际上一种若有若无的知识重现,让大脑不断思考,记忆不断重现,反而是毫无瞌睡的感觉。
(4) 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怕?如果原则无效,我该作出怎样的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原则有效,能够明显提高上课效率,能够有效阻止上课打瞌睡,以后的课程都可以应用。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老师是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