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下非暴力沟通专家张老师的分享和指导,简单记得的几点:
1)要分清楚情绪和需求的区别,不要把两者混淆;
2)抓住情绪背后的需求,其实满足需求的策略有很多,不要执着于一种。比如孩子看电视,其实只是他满足乐趣需要的一种策略,我们可以变化策略,用别的方式满足他的需要;
3)当别人说出一句话很刺人的时候,要先跟自己联结,问自己:我很看重的东西是什么?当你接纳自己后,再有余力看别人的时候,就感觉很不一样了。
4)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要以年为单位(来看自己的进步,我理解)。
个人的几点收获:
1)突然意识到,其实自己也经常跟自己暴力沟通。自己还不够关爱自己。当情绪出现的时候,以往总是盲目地想要平静平静平静,赶紧平静。今早突然想到,如果我外化自己,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清楚自己情绪背后自己深层次的需求,以更加正确有效的策略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好好拥抱自己,或许能更好地建立跟自己的联结,首先对自己要非暴力。
2)以往都是很简单地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很容易被动传染别人的情绪,如果能透过对方的情绪看到他背后真正的需求,且不说我能否满足对方的需求,仅就自己而言,就能变得更加清醒而不容易被别人情绪带着走,也还能变得更加宽容。另一方面,我想,我也需要更加向外关注别人,而非仅仅关注自己(突然意识到自己很关注自己,很少向外关注别人的需求,,仅是简单粗暴地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停留在表层被动感受阶段)。
3)无论是透过自己的情绪看自己的需求,还是透过别人情绪看别人需求,都需要刻意地有意识地练习。如张老师所说,此非一朝一夕的功力,还是以年为单位来看自己的进步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