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针对预制菜范围、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4个方面进行了明确。
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明确预制菜范围,界定了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贮运销售要求、食用方式、产品范围等内容,并要求在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标准体系方面,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覆盖生产加工、冷藏冷冻和冷链物流等环节,明确规范预制菜食品安全要求。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市场监管部门严把预制菜生产许可关,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升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水平,加快先进生产工艺装备应用,积极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支持地方推进预制菜产业集聚区建设。
2023年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章中,首次将“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作为新产业新业态写入文件,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估达4196亿元,预计未来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10720亿元,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即将诞生。
可以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将“预制菜”推上了高光时刻,地方也开始纷纷布局发展预制菜产业。但经过了一年的争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已经不再出现“预制菜”三个字的身影,而是在年初公布的一则消息中,宣布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半年内可能会有确定结果。同时需要明确的是,预制菜的本质价值是通过农产品加工来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链接城市市场与乡村产业,以达到分担农产品销售压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的目的。尽管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没有再提“预制菜”一词,但并不意味着中央不再关注预制菜,而是将其放入对于乡村产业、农产品的各项政策之中,循序渐进,稳健发展。
据业内统计,目前我国预制菜加工企业超过7万家,2023年产值突破5000亿元,正加速驶向万亿元赛道。如今《通知》的发布,将促进预制菜产业规范健康发展,也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