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周三 晴
今天早上第一节没课,于是晨练就走得多了一些,围着龙泽湖上湖走了五圈,听完了陈章鱼讲的陈冲老师的《猫鱼》。
陈冲就是电影《小花》里的女主角,后来她赴美留学,去好莱坞发展,在中国内地大家对她最深的印象就是小花。我从小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是对陈冲这个名字倒是一直不陌生。
讲书人主要从陈冲家族四代人的成长经历和陈冲本人的成长历程来讲述的。
陈冲的太公史蛰夫是一代国学泰斗史贻直的直系后裔,在国学上造诣颇深,尤其在篆刻上。陈冲的姥姥史伊凡是知名社会活动家,她1935年组织上海妇女界救国会,编辑《中华医学杂志》,后远赴伦敦陪读,协助国立医学院的迁校任务。因为她忙于事业,进而影响了对两个女儿的陪伴和教育。陈冲的姥爷张昌绍是中国药理学的奠基人。陈冲的母亲研究“神经药理”,父亲陈星荣是放射科方面专家。一家子都学识渊博,只有陈冲和她哥哥走上了艺术之路,哥哥陈川是一名画家,陈冲成为了一名演员。
这本《猫鱼》是陈冲的第一部书,就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可能血脉里有知识分子的基因吧。一个人的成长真的是需要若干代的累积,从长远去看,你的成长也许没有太多成果,但是,积累下去,未来会在那一代子孙身上开花真的不一定呢。
陈冲自己的经历让我想到一个词——众生皆苦。在我们眼中这么耀眼的大明星,也会有她自卑的一面。书中有好几处讲到她的这种不安全感。记忆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她被《井冈山》剧组选中,摄制组去学校借调她的时候,还顺便看了他们班上其他女孩子,陈冲说她突然感觉到了威胁,她写道:“那时我第一次感受到这个职业给我造成的自卑感。我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是伪劣品……回头看,我一生的努力都是企图把自己从伪劣品变成真货。”
人生的有些伤口好像需要用一生来治愈。
她导演的电影《纽约的秋天》上映后,评价并不好,这极大打击了陈冲,她说就好像我一贯对自己的怀疑终于被证实了,“我是个庸才、冒牌货,真相终于败露了”。在书中,陈冲反复提到她对自己的不满意,她说她看自己的任何一部电影,往往只看到自己的瑕疵,总觉得自己的能力远不及自己的雄心。但她永远记得她年轻时看的一部讲述舞者玛莎•葛兰姆的传记,当中玛莎说:“艺术家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满足感,唯有一种神赐的不满和幸福的骚动,驱使我们继续前进,也让我们比其他人更有活力。”
回到《猫鱼》这本书的书名,“猫鱼”是一种菜场里出售的实该漏网的小鱼,上海人家会买来喂猫。有一年冬天陈冲的哥哥拿回家一条这样的小鱼,但不忍心将它喂猫,找个大碗养着了,可没过多久碗里的水结成冰,鱼成了冰中的化石,但傍晚时候冰化了,这条小鱼竟然还活着,像一个奇迹一般生动如初。陈冲说,“猫鱼是生命里转瞬即逝的灵感,是人的本性里被遗忘或隐藏的真相,是日常生活中体验的每一个奇迹”,“猫鱼”提醒我们,有些东西并不会随岁月流逝,相反它会在岁月的打磨下更显光亮、纯净,充满生命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