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日徐敏家书《在故乡的池塘边》
记忆中的故乡:竹林、白云、夏天的知了声和中午在地上热得大喘气的水牛,以及小孩子们叽叽喳喳地玩闹声。母亲总是在午后大家庭的人休息时,她自己在池塘边洗衣服。
家中还有爷爷奶奶,大伯一家,两个姑姑和一个叔叔。母亲18岁和父亲结婚,我们姐弟四人都是相隔两年出生,她25岁就是这个大家庭四个孩子的母亲。
午后洗衣服的独处,应该是母亲最快乐的时光。
我到县城读高中,在那个年代应该是家里和村子里的大事件。那天,母亲在池塘边洗衣服,我蹲在母亲的身边,“明天我去镇上卖鸡蛋,卖的钱应该够给你买一件带花的的确凉褂子,要马蹄袖的那种,到城里读书要穿得好一点”,母亲温和地说。
“没事儿,家里的牛生小牛了。你放心到郑州读书,真不行,把小牛卖了也够你的学费”。
“没事,你想去国外读书就去吧,孩子我帮你带,反正也不是一直这样,两三年很快就过去了”。
在故乡的水塘边,在午后的知了声中,母亲总是给我最坚定的支持和无所畏惧通向世界的信念。
总以为母亲和我会有很长很长的未来,因为她只比我大二十岁,她的身体从来都很好。她从不给我们提任何要求,也从来都害怕给我们添麻烦。
母亲病的非常突然,那时我在国外读书,她在国内帮我带五岁的儿子。
现在,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有11年了。她也曾很小心地说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城楼。我猜想因为她是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出生的,对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地方,非常敬仰。很遗憾,母亲生前没能带她到北京。
自从去年九月份参加书院读书以来,我的心越来越静,不再忙碌和纠结,好多事务都可以放下! 母亲的身影总会出现在眼前。
今年清明节的时候,我带着小儿子再次来到北京,参观天安门城楼,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怀念母亲。
感恩书院,感恩所有为书院默默付出的伙伴们,感恩庹燕姐苏雅琴姐和一组的同学们,感恩所有一切的美好
【期待明天刘烁男同学的精彩分享,请张璐同学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