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超脱之外——共同体感觉

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那么,共同体是什么呢?


共同体并不是我们普遍印象中的“共同体”概念所指的既有范围,

而是包括了从过去到未来,甚至包括宇宙整体在内的“一切”。

这就有点像寡姐参演《超体》中的一个片段:

归属于地球、归属于整个宇宙。


阿德勒提出的共同体的概念,我认为他肯定了人存在的意义。


01.

楔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举个例子:

35岁是一个分水岭,很多人到了35岁都十分焦虑。


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身体不如年轻人,

一旦被公司辞退就惊慌失措,被“公司”这个共同体分离出来,失去头衔,失去名片。


但这只是从公司这个小的共同体分离出来,任何人还有属于别的共同体。


往小的说,你是一个孩子的爸爸,归属于家庭;

往大的说,你是人,归属于千百万年的进化,归属于整个宇宙;


人只有在能感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虽然远离了“公司”这个小的共同体,但是依然可以做出贡献。


就算你逃离人际关系,与世隔绝,逃避“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等一切课题,

但是你还是归属于共同体,一直做着贡献。

买一罐可乐,相应的你要用到货币,货币不仅可以帮你联系到加工可乐的流水线工人,也可以联系到配料生产商,联系到运送货物的司机,联系到加油的工人,联系到生产石油的人们……


呼吸一口空气,你呼出的二氧化碳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提供新的氧气,一些叶子有治疗功效,联系到医院或者实验室,实验室产出药品帮你联系到药商,药商联系到送货司机,联系到生病的患者……


人绝对不会也不可能离开共同体“独自”生活。

02.

启示

知道了这个概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很显然,我们都属于多个共同体,

属于家庭、属于学校、属于企业、属于社会、属于国家……


我们经常戏谑自己是社畜,996/007,却又无可奈何。

但是替换自己所在的共同体,进入到足球圈、进入到IT圈,那么就会获得心情的愉悦。


如果自己只看到小的共同体,如眼里只看到“企业”,那么烦恼就会接踵而来。

因为有了企业才是“你”,这之外的“你”根本无法存在。

这也是很多老板PUA员工的方式。

疫情期间有一篇文章很火,大意是讲员工应该感谢老板,

因为疫情了老板没让工厂倒闭,依旧发工资,让“员工”能够好好生活。


很多人嗤之以鼻,文章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暗示有了“企业”才有了“员工”的一切。

有的人却盲信,与公司绑得更加紧密。



所以我总记得:

公司不是你的家,只是人生中一个流动的车站。

认为职场就是一切,自己就会投入到更小的共同体,如家庭。

因为工作种种有的会躲在里面不愿出去,有的甚至家暴,来获得归属感。


但是,知道归属感的概念后,就会知道在企业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世界,而且我们还是其中的一员。

企业没有自己的位置,可以从“外面”找到位置,可以跳槽、甚至退出自由创业……


每次有烦恼的时候,在课题分离之后无需在意是否会与世界脱轨,无需在意人生失去归属感。

因为你的存在,一直都有价值!

最后还是用阿德勒的一句话收尾:

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

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好了,本期就到这里咯。

我们下期再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