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1月19日 周三
日更的第 11/ 365天
你好呀,我是文雯。
你的伴读伴学闺蜜。
今天所读的内容是《吴军 阅读与写作讲义》的第3章,日常实用写作和第4章,听和说的艺术
第3章主要讲的是一些日常文体的写作方法。
第4章主要讲得如何学会听别人说,如何让自己说得更精彩。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一下第3章的内容,在这一章里,书中共分享了6种实用文体的写作。这里呢,我就分享两种,一种是如何用写日记提升写作能力,第二种,如何写好评论。
1、如何用写日记提升写作能力
说到写日记 ,最近这两年一直都有这个想法,想头通过日记记录一下生活以及日常的点滴。
在2020年的时候,在这个公众号上写过一段时间的日记,写着写着,总是觉得自己在无病呻吟,都是一些生活的碎碎念,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便无疾而终,更别提说提升写作能力了。
那如何通过写日记提升写作能力?
吴军老师说,要想提升写作能力,目的性需要很明确。也就是说你在每天动笔之前,要搞清楚写什么和不写什么,这比怎么写更重要。
吴军老师在书中总结了3类非常值得写的日记类型。
一类是工作日记。
工作日记的作用对于个人来说是帮助自己总结得失最好的工具。
写工作日记,即是为了让自己同样的错误不犯两遍,更是为了不断的积累成功的经验。
工作日记写什么内容呢?
比如说,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然后卡在那里了,可能我们要从多方面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工作日记就可以写一下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这样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节省很多的时间。
比如说,你还可以记录一些技能步骤。比如,你用PS把一张照片处理得很漂亮,那这个处理的步骤就可以尝试着记录下来。
第二类是读书心得和收获。
吴军老师在讲阅读时,说到希望通过阅读获得3个层次的收获:对全书轮廓的了解,对书中一些细节或知识点的了解,以及对作者写技巧和手法的了解。
你需要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将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
第三类是对自己特殊经历,特别是失败的经历的感受,以防自己好了伤疤忘了痛。
明确了日记写什么,接下来再来看一下如何写?
第一,要过滤出哪些内容值得写
每天值得写的事可以是读书的收获,可以是自己经历的好事或是坏事,也可以是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觉得值得写的内容太多,那么,就给自己半个小时时间,写下最重要的。
要注意,每天的题材可以变,但是只写一件事这个原则不能变。
在写日记的时候,要有一定的仪式感 ,要努力做到表达清晰,行文流畅,用词准确。
第二,带着目的写,每周做总结。
第三,日记要真实。
用吴军老师的话来说,任何人,只要坚持每天写一点,刻意练习,使用学到的技巧,并时不时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有没有进步,经过半年到1年的时间,写作能力就会有所提升。
2、如何写评论
说到写评论,我的第1想法是写书评,还有影评等等。
什么是好的评论呢?
吴军老师认为,好的评论应该针对性强,视角独特,客观公正,令人信服。
所谓的针对性强,是指在写评论的前,要非常清楚是写给谁看的。
针对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写法。
就比如,写书的推荐序和写书评,写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推荐序需要尽可能全面的概括这本书的内容、风格和特点,让读者看了推荐序就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好在哪里。
而写书评,主要是谈自己的感受,特别是自己对书独到的看法。
往往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比如如何写好书评或是对某个人的具体的看法这类的评论。
那要如何写好呢?
第1,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写评论时,要以被评论对象的事实为依据。
一个评论要有你自己的主观看法和想法。
第2,要看到被评论对象的独特之处,特别是其他观察者看不到的地方。
就是从一般人看不到但又非常重要的地方入手。
第3,非凡的结论要有非凡的证据。
要有证据论证你的结论。
第4,要谨记三七分配原则。
用30%的篇幅描述轮廓,用70%的篇幅写一个侧面 。
最后,尽量不要发表一些负面的评论。
以上就是日记和评论的写法。
大家不妨从此时开始,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当看一部电影或是看一本书后,写一篇影评或是书评。
接下来,第4章听和说的艺术。主要分享2个点,一个是如何通过听,高效、高质的接收信息,另一个是如何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如何通过听,高效、高质的接收信息
随着内容形式的多种多样,我们很多的人都会通过听来获取信息。
比如,听书,听课、听讲座、听报告等等。
听已成为我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想想自己,是不是在路上,做家务、做饭中都会随时随地的打开喜马拉雅听听书,听听节目。
那怎样才能通过听高效的、高质的接收信息呢?
第1,要做一个有效率的听众,自己要有所准备。
比如,去听一门线下课,你可以提前先来预习一下。
第2,通过预习,要预判重点和关键点。
听课,听演讲,甚至是看电影,都要抓住那些重点和关键节点。
重点是说话人想传递的主要信息;
关键节点是报告中所有结论都绕不过去的环节,没有听懂关键节点,就听不懂后面的内容。
要学会主动的听。
第3,适当作笔记。
记笔记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记录下自己非常有感悟的重要之处,另一个方面是记录下不懂的地方,特别是接下来要问的问题。
通过问问题来解决自己不懂的地方。
记笔记的方法,的确是需要我们要好好的学习的。
我自己在以前包括现在也总是会犯类似的问题,总是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而且所记的内容大多都是似是而非的东西。ta
这种方法并不能让你收获更多。要学会有目的的记录。
第4,通过提问搞懂没有听懂的问题。
你是不是那个敢于提问的人?
我不是。
从小到大都不是。很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要问什么问题,还有的时候就是因为不敢或是不自信,害怕自己问的问题傻。
这也是我需要提升的地方。
不只是听课,就算是一个人看书,也可以通过提问来实现快速阅读的目的。
第5,找出报告者打马虎眼的地方 。
通过互动交流来解决发现的问题。
以上就是书中吴军老师给到我们的关于听的方法。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做一名主动的听众。
4、如何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要求我们,在说之前,要明确一件事情,就是无论讲什么怎么讲,都要以对方接收到自己的信息为目标。
达不到这个目标,讲得再精彩也没有意义。
为了提升说的效果,需要从讲话人自身以及听讲人角度这两个方向刻意训练自己。
首先,站在讲话人的角度来讲,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讲什么,不讲什么 。哪怕听众只有一个人,也要目的明确。当面对大众时,讲的内容也要有明确的主题,主题之下要有清晰的侧重点。
吴军老师总结了“四讲四不讲”原则。
第1,最重要的主题讲,其余的都不讲
不要试图一次讲很多的内容。
一次只应该也只能讲一个主题 。
要做到这一点,你可以在讲之前,把想讲的内容更一个清单,然后删除次要的内容,删到不能再删为止。
r
第2,能讲清楚的讲,讲不清楚或者太花时间的不讲
永远不要花时间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那些需要花很时间解释且容易引起听众疑问的结果。
在这个世界上,并非你做了一件很牛的事情,告诉大家,别人就会觉得你牛,而是大家明白了你的贡献,并且对此毫无异议,才会觉得你牛,即使那个贡献看上去不是很大。
第3,自己的独到之处讲,别人都有的东西不讲
第4,对自己和对方有利的话讲,对自己和对方没有好处的话不讲。
站在听众的角度,再看一下如何说。
第1,说要有对象感。
讲话一定要看对象。
不是有句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就是这个意思。
永远要用对方懂的事情和概念去解释和形容新的事物 ,不能用只有自己懂的概念去解释别人听不懂的事物 ,因为自己懂的东西,别人未必懂。
而且要学会口语化表达,不要总说一些专业术语。
第2,要有吸引力
怎么说才能有吸引力呢?讲故事、类比和对比是最简单的增加说话吸引力的方法。
第3,要有节奏感
人脑接收信息有带宽的限制,讲得太快,听众其实跟不上的。
这里的快,不是指语速快,而是指短时间里传递给听众的信息量太大。
在表达时,可以讲一些重复的话。
所谓的重复的话,不是简单地把说过的话再一字不落的重复一遍,而是换一个角度 ,用另一种表述再说一遍,特别 是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内容。
在表达时,要注重节奏,这里的节奏不仅是指传递信息快慢的节奏,还包含挨近听众注意力。
讲任何事情都要像写小说一样,在前面要预设一些后面的场景。
在讲话的时候,刻意留一些悬念,引起听众的好奇甚至是提问,再以解答疑惑的方式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对方就会觉得是自己挖掘到的信息,而不是被灌输的。
你可以在演讲之前,预判一下听众可能会问什么问题,并做好回答的准备,也可以刻意的引导听众提问。
以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演讲的技巧。
除了会听能说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PPT的形式来呈现我们要讲的内容。
如何更好的呈现,推荐阅读《PPT演讲力》这本书。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收录于话题 #一周一书
11个
下一篇写作的核心是表达自我《吴军 阅读与写作讲义》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