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说有人问德拉古:为什么对大多数罪犯都采用死刑?他说:轻罪理当处死,至于更大的罪,还找不到比死刑更重的刑罚。
一一[古罗马]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2.梭伦诗作残篇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一一[古希腊]亚里士多徳著,日知译:《雅典政制》
我给人民以恰好满足的权力,所得不短少也不多加,有权势、有令人羡慕的财产的人,我劝告他们不要过分,我手持盾牌站稳,为双方挥舞,不容任何一方非法战胜。一一水建馥译:《古希腊抒情诗选》
公民大会
雅典的公民大会早在提修斯改革之前就存在。改革之后,公民大会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但实际上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国王手中,后来又为贵族所控制。
梭伦改革之后,公民大会的权力不断扩大。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实行改革,由公民组成的五百人会议取代了贵族会议,公民大会成为权力中心。
在梭伦的宪法中,最具民主特色的大概有以下三点: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便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一一亚里士多德
4.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一一《史记.商君列传》
5.自古驱民
6.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一一[英]牛顿
7.理性是激情的奴隶。一一「英」大卫.休谟
8.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论
人的本质是自由的,因此,合法的国家只能是基于人民自由意志的社会契约的产物。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一种相互结合的行动,也是人民自由协议的结果。缔结契约的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该获得同等的权利。
在民主共和国中,由于国家体现了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即公意,所以公民服从法律和国家,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人们获得了契约和社会的平等和自由。因为国家体现着人民的利益,在由契约结成的国家里,人民当然拥有国家的主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倘若国家违背了人民意志,侵害了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起来推翻这个国家。
9.人是万物的尺度。一一苏格拉底
10."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它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11.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愚昧不能做成美而好事X)一一苏格拉底
12.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一一薄伽丘《十日谈》
13.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智慧一切,努力获得荣耀,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荣耀者。一一《意大利文学史》
14.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
15.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一一法.伏尔泰
16.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一一法.卢梭
17."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了两个著名的原则:一、一,即器官经常使用就发达,不用就退化;后天获得的新特性有可能遗传下去。
18.达尔文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一一英.皮尔森
19.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从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上帝的。凡掌权的,都是上帝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上帝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一一圣保罗
20.1559年,约翰.爱尔默:如果议会行使他们的特权,国王没有他们的(许可)则不能做出他的规定……首先不是她在统治,而是法律在统治……不是由她,而是由尊贵的议会法官制定成文法和法律。
21.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地,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22.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一一顾炎武《日知录》
23.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书曰……宜更均量…高祖(孝文帝)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一《魏书.李安世列传》
24.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一一《魏书.食贷志》
25.(中书令)高允虽蒙宠待,而家贫布衣……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菜而已……时百官无禄,允常使诸子樵采自给。一《魏书.高允列传》
26.诏曰:"俸制已立,宜时班行,其以十月为首,每季一请。″于是内外百官,受禄有差。一《魏书.高祖纪》
27.高祖曰:"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一一同上
28.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一一《魏书.成淹传》
29.《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杨衒之为追述故都洛阳昔日的繁华辉煌,寄托自己感叹兴亡离落的心情而创作的。全书以洛阳伽蓝(佛寺)的兴衰变迁为经,以洛阳城市布局为纬,以北魏洛阳城中的文化、经济、社会生活、传闻掌故等为主要内容,生动地描绘了洛阳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之一的全貌,堪称中国古代第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都邑志和佛教建筑史,其史学、地理学、文学价值都非常高。
30.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史学家们对孝文帝褒贬不一:颂扬此举者称他"睿圣天成,才能非凡";贬抑此事者则说他是"夷狄僭伪,沐猴而冠"。
31.捶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惜不得。
汉族传统服装,裙内的长裤叫绔,无前后裆。胡人穿的是裤褶服,褶是短外衣,小领紧身窄袖,裤是死裆。这种胡服便于骑马射箭。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一一赵世瑜《中国社会史》
32.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一一《岳阳楼记》
33.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一一《宋史》
34.王安石与范仲淹
在范仲淹开始推行改革的时候,王安石初入仕途,对范仲淹的人品风范十分敬仰。虽然两人相差三十余岁,但共同的理想和相近的追求拉近了这对政坛前辈与新秀之间的距离,两人有一段愉快的交往,建立了诗文之交。庆历新政实施一年便无果而终,范仲淹也被贬且病死途中。王安石写下《祭范颍州文》,高度评价了范仲淹的一生,热情褒扬了他的政绩品行,并寄托了自己的沉痛哀悼之情。
35.富国: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借钱给农户20%利息)、募役(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强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
商鞅:军①实行什伍、连坐制度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③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经:①废井田,开阡陌②推广县制③统一度量衡④"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行贿)
36.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过今日则臣恐亦有无所及之悔矣!一一王安石《言事书》
37.众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莽:王莽,旦:周公
38.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
39.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
40.今立役条,所宽优者,皆村乡朴素不能自达之群甿;所裁取者,乃仕宦兼并能致人言之豪右。若经制一定,则衙司县吏无以施诛求巧舞之奸。一一《宋史》
41.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初。(西班牙、希腊、北非及西亚,地中海世界的主人)
42.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不是(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照现在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一一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