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星期五,新乡
参加读书会,不仅对文章能有更深刻的理解,老师的答疑解惑,让我对好奇,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感悟。在未知的情况下,能保持好奇,那种好奇是发自内心的,特别想知道的,所以问出来的问题就让人感觉是认真的,但在已知的情况下,还怎样保持好奇呢?朱老师就问那咱在教孩子数学题的时候,怎样引导孩子的呢?怎么稳定自己的情绪没有告诉孩子怎样做呢?而是一步一步的引导孩子去思考的呢?是让孩子学会思考好呢,还是教会他这个办法好呢?首先想到的是,我应该引导孩子学会思考,这道题给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怎样利用已经知道的条件证明未知的问题呢?我们有哪些途径呢?要不我们一块来试一试这条路行不行得通,不行的话,我们再来换另一条路,在我们探索的过程中,孩子的思路逐步清晰,解决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孩子的信心倍增,成就感油然而生。同样的道理,在我们面对来访者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进入来访者的思考脉络里,贴着来访者走,注意是在来访者的后面,而不是在来访者前面或者是同行,只有贴着来访者的后面才能发出好奇的疑问,才能感受到来访者的不容易,才能与来访者同频共振,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和他是一伙的,和他一块儿面对问题的,更愿意和他一块儿解决问题的,他才有信心和决心面对问题,更有力量解决问题,这时候还要加上相信的力量,相信来访者带着问题来,也带着答案来,也相信来访者是他自身问题的专家,相信相信的力量。这也是好奇带来的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是当初为什么好奇好奇的原因了,看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是得保持好奇之心,才能有这么多好奇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