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崔律讲了成绩差的孩子陈述性知识记不住,一般的学生死记硬背,但是似是而非,而好孩子对知识理解的清洗,精准而且记忆牢固。
崔律给我们看了一个家长给孩子讲作业的视频,我在视频中看出的爸爸给孩子讲题,不停的问,并没有教孩子任何知识。而且爸爸没有用孩子的语言去教孩子。
崔律讲解时,主要讲了两个点:一没有用孩子理解的语言,二知识点爸爸自己知道,但是不能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我思】在陈述性知识这块,妈妈不仅要自己有知识,还要会教知识,所以崔律说教是一门学问,输出的思维和输入的思维是不同的。教孩子作业之前要想清楚,教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教,用什么逻辑,如果遇到了某些情况自己的预案是什么?这是输出的思维模式,而输入时我会先思考老师讲了什么,我是如何理解的,我想到哪些例子,以后运用的例子和行动。如果长期只训练输入的思维,输出的能力是不可能强的。所以想要提升自己的学习以及教的能力,那么一定是两种思维同步训练。为什么写文章或者写文案总是很慢,而写日志就快很多,因为日志就是想到哪写到哪,文案文章则需要思考读者感受。
想要自己输出的能力提升,不用刻意思考,而且成文效果好,那么肯定是因为头脑里总是想,反复输出的。
会教还不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就不精准,不清晰,那么教给孩子的也只是模棱两可, 所以自己在平时学知识时,就要能够做到精准,清晰和牢固。多问问自己,这个概念和其他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有时自己想到了, 可能懒得的去深究,或者想深究但是也可能找不到答案。成年人学习,还要靠时间积累,一个问题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思考过,即便没有找到答案,以后都会遇到答案,所以不是当时没有答案,就不去思考,把问题提出来,总有一天,答案会自现。
【例子】孩子的作业上的错题,比如关于情绪的词语,可以角色扮演,制造场景,孩子就很容易记住,未来可以再加上不同词语的区别和联系的训练.
再比如昨天做的复式算式,我会让孩子说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我来给结果,是在训练孩子的思维。
孩子写应用题会忘记写答,我给孩子做了一个剪刀手的联系,用情景和画面让孩子记住,一定比告诉孩子你要记住写答更加有效。
【发现】孩子现在很多不理解的东西,还是缺乏生活经验,比如情绪的词语,不会写作文等。所以带这孩子去体验,或者讲完故事做角色扮演,就是增加孩子生活经验的一种方式。
什么是孩子的语言?图像,故事,体验都是孩子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