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家之后学了一小节陈德中老师的正念微课,是关于压力和压力源的。
每个人都会面对大大小小的不同的压力源,在公司里要有职场压力,但是不能因为有压力就不工作了;面对婚姻有婚姻压力,但是不能因为有压力就不结婚了;面对小孩有教育子女的压力,但是不能因为有压力就不生孩子了...
核心的理念之一就是“压力源其实无处不在,正确的做法不是逃避,而是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面对、接受、处理、放下,以我看来都是需要心理能量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十足的能量去处理每一种压力源。这一点自己真是体会太深刻了。又一下想到了自己,想到了很多。
最近这两天芯片BringUp顺利,项目算是比较成功,同事们很高兴,我自己也感觉得到了很多正能量,也对自己有进一步的信心了,回顾过去、立足当下,自己越来越有一种笃定感,对职业的发展越来越有一种确定感了-未来10年都会干这行了,自己还能打,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就奋起直追吧!过去自己经历了太长时间的深度情绪问题,“技术能力水平”和别人已经有了“代差”,这也是自己的一大现实压力源了,不过感觉已经开始从谷底往上走了。自己今天还在想“要不断整合这些年的心理学‘解决方案’,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方法,不断给自己提升内在能量,全力支撑自己的职场价值提升!”
以前几年非常痛苦和困惑于自己的职业发展,甚至压力大到一度坚持不下去想放弃,想着是不是转行也去干心理行业,毕竟自己有点像“久病成医”,但是今天再看,认知已经越来越清晰:自己生活中无非关注两个点,芯片和心理,以前“自恋”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更倾向于是一个未来的心理助人者,想系统学习心理,然后专业化助人,走职业化路线,哪怕就是兼职。但是最近这一年的经历,让自己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这么多年所谓的对心理学的“热爱”实质上是为了疗愈自己而产生的刚需,它的作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助己”的,自己想要输出、助人还需要太长的路要走,自己现实上资源还远远不够,而自己的本职专业即使做的再烂(这一点就很有可能是自己低价值感下的一个非常主观的扭曲认知...但是自己就是容易自动化的这样认识,这里面不得不说潜意识的强大...),自己也走过了7年的历程,一路磕磕绊绊但也一直在创造价值、在进步,并且今天看来,自己处在一个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外部环境当中--行业发展机会多,项目可以胜任并且在不断在实践中拓展自己能力,自己不是没有技术能力提升的可能,而是“能量被堵住,技术大脑被封印了”,是更为底层的原因,所以即便是转行做心理学,也一样会面对心理工作中的种种难题和挑战,职业产出上基本也是一样的结果,因为情绪问题是更底层的问题,有点“性格决定命运”的意味。并且显而易见的是做心理学行业要想达到和现在一样的收入水平,可能是相当的难,前期都是在大量投入,毕竟自己没有深厚的基础也完全不是天赋异禀,可以明确的是,自己做为一个“病人”,能做好一个成长者、爱好者,再稍微好一点做好一个分享者就已经很不错了。同时,心理学也不是一定要赚钱才有价值,心理学对自己的价值可以是间接的---尝试一切可行的办法让自己情绪更稳定有弹性,让自己认知更开阔和灵活,让自己人格更健康和完善,继而能腾出来更多的心理空间去做事情、面向未来,让自己有更多的心理能量去承载工作上的挑战,经过1到2年全身心的努力,最后涨工资了不也是心理学的一种价值体现吗。自己之所以职场落后,也确确实实是因为过去太多的内在的外在的情绪耗散了自己太多的能量,以致不能让自己安心、专注地做事,心理学的种种就是为了给自己补充能量的。总之,外在环境现在已经对自己挺好了,至于自己能解决多少内在问题,就看自己的修行了。
今天学习的正念也是一种方式,每天花一点点时间和自己连接、和心理学连接,相信慢慢的一定会有效果,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