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片段】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使用以下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
“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
“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
“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1)“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3)“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I】请自行完成
上周末我们带孩子去早教,是一节独立课,需要他自己上,家长不能陪同,这个课孩子一直有点排斥,虽然他已经在别的地方上了半年的托班了,完全可以自己上课,但在这个早教中心,他就是不要自己上
我们找过一些原因,想过一些办法,跟孩子也沟通过,都不奏效。这天去上课他又哭了,并且一进去就哭了,不让我出去,我原本也打算再陪他一节课的,但是孩子已经焦虑到一进教室就哭了
老师开始上课了,这时候孩子还在围着我小声抽泣,老师说,如果你们还没有准备好的话,请暂时带孩子出去,我有些生气,带孩子出去了
最终这节课也没上成,孩子不要再进教室,我们只好回家,在路上孩子一直跟我说话,我没回应他,过了很久,我说,妈妈今天很生气。孩子转过头去不再看我,他表现的很内疚
这个时候,正在开车的老公转过头来,对我说,其实你生气,并不完全因为孩子不能自己上课对吗?
是的,我很生气,是因为我担心孩子跟不上上课进度,我很生气,是因为我认为老师不应该粗暴的请我们出去,早教老师的指责不就应该是处理这些孩子的情绪,给出家长正确的指引和示范吗
通过今天的片段,我们看到,我在利用孩子的内疚,把我的不愉快归到孩子身上,我说,你不去上课妈妈很生气。我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除了上述这种,只提及相关事情的表达方式,会让我们忽略感受与自身的关系,还有哪些呢?还有,只提及他人行为,和指责他人
当我们忽略感受与自身关系的时候,我们会怎样?我们会看不到自己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心口不一,用语言暴力伤害到对方
比如,上面的事件中,我其实是担心孩子,表达出来的却是,你不听话不去上课,妈妈伤心生气了
我们怎样才能认知感受与自身的关系呢?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样的句式开帮助我们认识,比如上面的例子,我感到很生气,因为我担心孩子会跟不上课程进度,我感到生气,因为我担心老师的这种行为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A1】
结婚纪念日前,我悄悄给老公准备了礼物,一双足球鞋,因为他喜欢踢球,但因为平日工作太忙,周末要陪伴家人,很久没去了。我像给他个惊喜,想他排除顾虑,周末出去踢球放松放松
可是因为球鞋的版型和常规运动鞋不一样,我按照一般运动鞋尺码偏大一个半码买的的,结果球鞋大了一点。老公说,大了一点点,问我在哪买的,能不能换
我有点着急,脱口而出,你怎么那么多事
【A2】
接着上面A1的例子
我很着急,因为我担心没有合适的尺码可以调换了,当时买鞋买的是热门款式和色号,如果没得换,换到一款他不喜欢的颜色怎么办
如果,在发生这样的事,停下几秒,应用“我(感到)……因为我……”这个句式,
1.我很着急,因为我担心没有合适的号码可以换
2.我很着急,因为我担心换的款式不是喜欢的
认识到感受和自身的关系,能更好的认知自己的情绪由来,看见应为背后的动机,表达起来也会心口合一,避免用语言暴力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