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准备
这学期的学校科技节上,三年级的学生将体验的是过山车项目。在向前辈老师请教的过程中,我们一致认为利用现成的套件做出来的“过山车”不是最佳的选择。我们将目标定在了让孩子们能够利用身边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快递纸箱、购物纸袋等)按照项目式工作流程做出自己的“过山车”。
在寒假期间,通过上网搜索资料与素材,在国外MAKER网站Instructables上找到了一套过山车轨道模板(包括坡道/环路、弯道及支架模板),于是将模板翻译成中文并打印好,用来让孩子们尝试不同轨道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过程
在引入部分,孩子们能顺利地列举出过山车的轨道形状,能识别出过山车的组成部件,也能顺利地想出在“过山车”模型中不同部件的替代材料。但是聚焦到怎么用纸张来制作S形坡道、山顶坡道、弯道及支柱,孩子们虽然有很多不同的思路,但在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情况下,一些思路没考虑到两侧“护栏”的不可延展性,在现实中无法真正实现。
在探索部分,这个环节的模目标是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的轨道的制作方法,好为后续的设计、实践环节做好铺垫。我提前请孩子们在课前准备好了安全剪刀、透明胶和双面胶,再向学生们发放提前准备好的轨道模板。在带着孩子们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举一反三的能力给了我不少惊喜:有学生发现360°C的环路结构不稳定,于是将前后轨道的侧边固定在了一起增强稳定性;有学生发现我教的用胶横着粘贴侧边效率较慢,于是将胶带剪成小短条,竖着粘贴更快;还有的学生在我没有要求的情况下,把周围同学的轨道拼接在了一起,组成了一条更长的轨道……这些都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当然,也有部分孩子忽略了“过山车”模型轨道是要由不同形状的轨道拼接而成的,直接把360°C环路轨道的首尾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圆环。在提醒下,他们能马上意识到问题进行改正。
三、后续工作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体验不同轨道的制作方法将分为2个课时来进行。在这周进行的第1课时中,学生们分解了真实过山车的轨道形状、分析了过山车的组成部分、找到了“过山车”模型的组成材料,并通过动手实践初步体验了“坡道/环路”的制作方法。在后面的课时中,将再和孩子们一起体验弯道、支架的制作方法,为他们后面正式的设计、制作环节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