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通常是我们对于当下不接受,不能安住于当下,产生的最直接的习惯性反应。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自己,有没有通过语言或者是思想,抱怨自己身处的状况,或者抱怨别人说的话,做的事,当下的环境,或者是天气。
当我们在抱怨时,就使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受害者。当我们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我们就是在行使自己的力量。所以如果有必要或者有可能的话,我们可以通过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来改变这种情况,要么离开这种情境,要么接纳它,其他一切行为都是徒劳。
从长远来看,接纳是最好的方式,也就是我们说的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接纳方式才不会因为抱怨的这个负面情绪而产生一系列的糟糕的事情。当然,如果环境不允许,不需要大声说出来,写下来也可以。
抱怨就是在吸引烂事情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不是吗?能够让你抱怨的一定不是好事情,一旦你开始抱怨,这些不好的事情和你之间就像磁铁的正负两极,产生了无法阻挡的吸引力。抱怨只会助推更多的烂事情。而离开这种情境,只是当时有效,逃避只会创造更大的抱怨。除非你敢保证自己以后永远不会进入那个情境,否则一旦进入,就像是身体的触发器被按下,一发不可收拾。
抱怨发生在普通的无意识状态,这与抗拒当下有关。当下意味着此时,也意味着此地,我们是在抗拒所处的此时此地吗?有人常常希望自己身处别的地方,而“此地”永远不够好。自我观察一下,看看这种情况是不是常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不管我们身处何地,都要完全保持临在。如果我们发现此时此地让自己很不开心,很不舒服,这时候我们可以有三种选择:离开,改变它,或者完全接纳。
做出选择以后,要对自己生命负责,接受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没有借口,没有消极的态度,没有精神上的污染。保持内在空间的清洁。
如果我们采取行动,离开或者改变当时的情况,首先要完全放下消极的情绪,由深刻观察而采取的行动比由消极心态采取的行动更有效。
当我们陷入痛苦中很久时,行动总比不行动要好一万倍。如果我们的行动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可以在错误中得到教训,这种情况下,它就不再是一个错误。如果仍然深陷其中,不采取任何行动,我们将会一无所获,甚至进入更深的痛苦。
是恐惧阻止我们采取行动吗?那就承认恐惧,观察它,并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它身上,完全与它共存。这样做切断了恐惧和思维之间的联系。千万不要让恐惧控制我们的思维,我们需要运用当下的力量,恐惧不敢与它对抗的。
如果真的没有任何事情能改变你的“此地”和“此时”,我们自己也不能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那么最好的方式只有接纳,接受你的“此时”“此地”
那个喜欢感觉痛苦,怨恨和愧疚的虚假而不幸的自我会因此无法生存。这叫臣服,臣服与懦弱无关,在臣服中有一股莫大的生命能量。只有臣服的人,才有精神力量。通过臣服,我们将从内心摆脱这种情况。然后我们会发现,在没有做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局面发生了变化。
最大的臣服我们说是感恩。当我们开始感恩,我们的视角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弯,抱怨的视角都消失了,无论多么糟糕的情况,我们都可以透过感恩的视角,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感恩是最大的臣服,它可以扭转乾坤。
此时此刻,你是否有应该做但是现在没有去做的事情呢?如果有,请现在开始行动吧。或者,你完全接纳此刻的消极、懒惰或被动,如果这是你的选择。那就充分的享受懒惰。如果我们完全进入这种状态并变得有意识,我们将很快从这种状态中脱身。不管是开始做,还是继续懒惰,我们都完全臣服于自己,内在没有冲突,没有抗拒,也没有消极的心态。
检验我们的压力是不是很大,看我们是不是想要很快的进入到未来。而把当下变成达到未来目标的手段。压力的产生是我们在“这里”想到“那里”,或者在现在想到未来,这是一种让内在分裂的方式。创造这种内心分裂并与之共存是精神失常的行为。
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动作快一点,甚至跑起来,但是不需要抗拒当下,并把自己投身到未来。当我们工作时,跑步时,全力以赴去做吧!充分享受能量的流动和那一刻的高能量。现在,我们不会有压力了,也不会把自己分裂了。
无论是在工作、运动、躺在长椅上,都充分地享受它吧!但是在这样做时,需要我们观察自己的思维。它可能会说:你应该去工作!你在浪费时间!请观察你的思维,并对那些和你的成功和快乐无关的思维,温柔地说:谢谢你来告诉我,取消它!
过去有没有占据你大部分注意力?你是否经常正面的或者负面的谈论或思考过去呢?这些过去是你曾经取得的伟大成就,那些冒险经历,那些受害经历,还是别人对你做的可怕事情,或者是你对别人做的可怕事情。我们的思维对这些创造了愧疚、骄傲、怨恨、愤怒还是自怜呢?
这样做不仅加强了虚假的自我感,还通过心理上的不断积累过去,并且加速身体的老化。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身边那些在过去里不能自拔的人来证实这一点。
你是否经常忧虑呢?你是否经常想到“万一”呢?如果是的话,你就是在认同你的思维,思维把自己投射到未来情境中,并创造了恐惧。你是无法应对未来情境的,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这是一种疯狂而有害身体健康的行为,我们只需要承认当下时刻的存在,就是停止疯狂行为。
关注呼吸,感受空气从体内流入和流出,感受内在的能量场,在实际生活中,不是大脑想象和投射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处理和应付的就只有此刻。就像伟大的临济禅师一般,经常竖起手指慢慢问学生:当下,缺什么?这个强有力的问题,能够最快的把学生注意力迅速拉回到当下。
我们可以应付当下发生的事情,但我们无法应付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也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在应付当下发生的事情时,我们需要的答案、力量、正确的行动或者资源都在那里,一定不在现在之前或之后。
“有一天,我一定会成功的!”如果你是这么想的,不管你取得什么成绩,你的当下时刻永远不够好。你的未来似乎永远会更好。这样就会让我们永远得不到满足,同意吗?
我们的目标是不是占据了自己大部分的注意力,而让我们把当下当成达到未来目的的一种手段?那么,它一定会夺走我们所做事情本应带给我们的快乐。
你是否是一个习惯等待的人?等待下一个假期,下一个更好的工作,等待孩子长大,等待一份好姻缘,等待成功,等待挣钱,等待成为重要人物……人们总是用一生来等待开始新的生活,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等待是一种思维状态,意味着你需要未来而不是现在,你不要你所拥有的,而要你所没有的。天啊,难怪有一句话说:智者开口就是我有什么,愚者开口就是我没什么。智者就是开悟者,活在当下的人;愚者就是梦游症,活在未来和过去,丢了当下的人。
任何一种形式的等待,都让你无意识中在此时此刻创造了内心的冲突,也叫内心的分裂。你不要此时此刻,你把希望寄托于未来。这样的生命状态,丧失了对当下时刻的意识,大大降低了生命的质量,是一朵活着,但是活的🥀蔫蔫的花儿。
比如:许多人一直在等待发财,它是不会在未来实现的。当你尊重、认可并完全接受当下的事实。无论你在哪?你是谁?你正在干着什么?——完完全全接受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时,你会臣服于拥有,臣服于本然,对这一切都心存感恩。对当下时刻生命的完整性心存感激,才是真正的富裕。富裕不会在未来到来,但是他会在适当的时刻以各种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所以我们说:寻找爱,不见爱,转角遇见爱;期待惊喜,没有惊喜,惊喜总在不经意间。
如果我们对自己拥有的感觉到不满,即使你是一个千万富翁,你也不会快乐。你可能用金钱买来许多的刺激体验,但是那些来得快也去得快,最后你只剩下空虚,而且你会活成一个永不满足的黑洞。
所以请放弃“等待”这种思维状态。当你觉察到自己陷入等待这种思维状态时,请迅速离开,转而进入当下时刻。如果我们身处当下时刻,我们就不需要等待任何事情。所以如果有人和你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你可以说:“没关系,我没有在等待,我只是站在这里自得其乐。我在享受自己内心的喜悦罢了。”
设定目标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我们把它看成是对生命和对本体的感受的代替品就是错误的。
以上都是我们无意识拒绝当下时刻的习惯性思维。它们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它们占据着我们正常生活的大部分空间。已经结结实实成为我们永不满足的背景噪音了,当我们对内心思维和身体的情绪反应观察的越多,就越容易发现自己何时会陷入过去和未来之中。而可以从这种无意识中,或者说梦游状态中进入当下。
这种基于思维认同的虚假和不幸的自我,是需要时间而生存的。它知道当下是它的克星,所以感觉受到极大的威胁,它将会尽它最大的努力,带你离开当下,让你陷入时间之中。所以无论身在何处,请全然地安住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