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88】里仁篇第二十三则

弘丹参考的是傅佩荣老师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里仁篇第二十三则。

1、原文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xiǎn)矣。”

2、傅佩荣译文

孔子说:“因为自我约束而在做人处事上有什么失误,那是很少有的。”

“约”即约束、收敛、节制,是指对自己的要求。

“约”字代表做任何事情都要收敛。古希腊戴尔菲神殿上有两句话,一句是“认识自己”,一句是“凡事不要太过度”。后面一句话就是“约”。所以不论一个人是否读过书,有没有学问,他在行为上都要经常自我约束。

约束自己,就会减少很多烦恼。人与人相处,说话一定要委婉。如果说话不当,激怒了别人,这样不是给自己制造困扰吗?因此与别人相处时。一定要懂得收敛。

傅佩荣:互相尊重,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孔子曾说,有一个字要终身实践,就是“恕”。它是很难做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辈子这样做的话,怎么会有问题呢?自己所不想要的一切,就不去加在别人身上。这样一来,人我互相尊重,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任何时候都想到“约”与“恕”,生命就能够掌握在自己手上。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约”字不太好理解,如果用论语出现过的语境,大概有两种意思。“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约”的意思就是比较节俭的状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约”的意思就是用礼节来约束、不放纵。

两种意思,其实都指向了同一种倾向:有所限制和节制、不过分追求。在物质上,不奢侈享受,以简约为主;与人交往上,不过分亲昵、也不鲁莽,有礼有节。以这种分寸感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才是最恰当的方式,这是儒家所提倡的。在青年的时候,大都喜欢热热闹闹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华丽生活,年岁渐长,才发现细水长流才是生命最悠然的姿态。懂得分寸和节制了,也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标志吧。

4、弘丹学习心得

这一段讲的是自我约束。自我约束力是指自制力,自控力,自律力。自我约束力是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强调自我约束,立德修身,历来是古代先贤所推崇的高尚品质。主要是教育人们自觉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贤。

不仅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我约束,西方国家也是如此。摘录了一些名人关于“自我约束”的名言。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萧伯纳

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松下幸之助

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柏拉图

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高尔基

一个人一旦明白事理,首先就要做到诚实而有节制。——法国·德拉克罗瓦

信用难得易失。费10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日·池田大作

成功源于自律,一个人若没有果断的品质,他就永远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人。——约翰·福斯特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期;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德国·歌德

世界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高度自律的人,比如查理芒格,《寿司之神》纪录片的主人公小野二郎等等。正如松下幸之助说的“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

推荐大家去观看《寿司之神》这部纪录片。在观看纪录片时,你会被二郎先生高度自律的生活震惊。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做着重复的动作,甚至坐车的时间和等车的位置都是固定的。美食家作家山本益弘高度评价二郎先生,每次去“数寄屋桥次郎”,在那里一次都没有失望过,一次失误都没有,这就是高度自律的标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