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伯特对心理学有很深入的研究,他的这本书也被称为“心理咨询的入门书籍”。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如何通过三个方面,让自己不断成长,更加独立自信。
1、学会调整你的“自我状态”
蛤蟆先生不喜欢经过思考再做决定,总是在冲昏头脑的时候做决定,或者直接按照别人的建议去做,也不管是否可靠,或者直接将责任推出去,让别人承担。
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逐渐引出蛤蟆先生的“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处于“儿童自我状态”中的人,会表现出儿童的基本情感,行为也更像是一个小孩子。处于“父母自我状态”中的人,行为表现得很像自己的父母,会影响到自己的价值观,对自我的评判也会更加严格。
这两种状态会条件反射性的表现出某种情绪或做出某种行为,是不经过思考的,是带有情绪化的。而处于成人自我状态中的人,会更加的理性,懂得如何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会调整自我状态是很重要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受父母观念的影响,不受童年时期情绪的影响,做自己的主人,调整到让自己最舒服的状态。
2、树立“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标
在一次咨询中,咨询师向蛤蟆提出了两个问题:如果在你的童年时期,大约四到五岁左右,你将会如何回答下面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对于自己的看法是怎么样的,我觉得自己好吗”第二个问题是“我是如何看待别人的,我觉得别人好吗”蛤蟆先生对这个问题感到不解,自己都已经成年了,为什么要以小孩的身份去回答这个问题?他不知道这个有什么重要的。
咨询师将这两个问题归纳到一个坐标图里,分别是: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做到了“自证预言”,就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态度和观点,就像盖房子使用的地基一样,在这个基础上又不断地构建,形成了一种不可改变的惯性思维,到最后就会坚持自己的这些态度和观点,不做出改变。
对于过去发生的一切,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个循环里跳出来,摆脱束缚,开启全新的生活。规划新的人生坐标,做到“我好,你也好”。
3、学会自己改变自己
在蛤蟆先生进行第一次心理咨询时,并没有得到什么改变生活现状的有效方法。他也是只在朋友的建议下去接受的咨询,是带着别人的意愿来让自己做出改变,不是自己想要去做些改变。然而能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在这十次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的身份不仅是倾听者,也是提问者,引领着蛤蟆先生一步步地探索他的内心世界,蛤蟆先生从刚开始的试探到不信任再到慢慢的吐露心声,最后真正了解到了自己,也做出了改变。
我们不应该是为了迎合别人而做出改变,要为自己而改变,能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本身。如果感到抑郁、不开心、对生活失去希望,那就从这本书中开启一场心灵疗愈之旅吧。直面过去受到的伤害,带着努力改变现状的决心,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打破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变得独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