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看场大片。我让妻子提前买好了中秋国庆档《志愿军》第一部“雄兵出击”的电影票,与放假回家的儿子和女朋友一起看场电影,共享天伦。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志愿军》三部曲是中国电影人的一次隆重献礼,也是对抗美援朝战争一次具有文献价值的全面回顾和梳理。它完整地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脉络,以全景式、多维度的方式展现了新中国的这场“立国之战”。整部电影的拍摄时间超过一年,出场的关键人物有200多人。这些关键人物中,既有领袖将帅,也有无名战士;既有年长的老兵,也有年轻的新兵;既有热血男儿,也有大家闺秀,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彼此相融,个体命运与时代风云交相辉映,为观众展示了一场恢宏磅礴的战争群像。拍摄这部电影所做的旧服装就有60多种,重达十多万斤。制作不同仿效的模型有数万件,飞机、坦克、大炮和汽车等大型旧式武器装备均以1比1的比例还原仿制。可见,电影《志愿军》三部曲绝对称得上是电影史上的鸿篇巨制。
影片《志愿军》第一部“雄兵出击”重点呈现了志愿军在两水洞首歼韩军、三所里突击美军和松骨峰狙击美军三场重要战斗。在三所里突击战中,志愿军第38军发扬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将士们才刚刚占领德川还没来得及休整便要继续赶往三所里,在14小时之内拼命奔袭了72.5公里的崎岖山路,这差不多是两个马拉松的距离,有的战士跑着跑着就吐血了,倒下了。部队赶到三所里后立即就要投入战斗,展开激战,最后大败美军。后来,美9军7团团长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在与中国军队交战的那段时间里,我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无法战胜。”
1950年11月29日,为了截击溃逃的美陆军第2师,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的勇士们在松骨峰布下阻击阵地,打响了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狙击战。全连官兵同仇敌忾、冲锋陷阵、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子弹没了就拼刺刀,刺刀弯了就与敌人肉搏,直到最后力气都没了,也要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志愿军战士牺牲时,两只手还紧紧扼住美军的喉咙或抠着敌人的胸部,甚至有牺牲的志愿军战士嘴里还咬着美军的手指、耳朵或鼻子,战斗异常惨烈。3连就这样以一连之力,击退了上千美军的五次进攻,全连148人战至7人。他们用生命守住了松骨峰,守住了阵地,充分展现了铁血般的意志与敢打必胜的信念。全连为第二次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立下了特等功。“松骨峰特功连”的战旗今天依然飘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当中。3连惊天地泣鬼神血战松骨峰的事迹,后来被随军作家魏魏用深情的笔触写成了那篇著名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并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松柏之志,铁骨铮铮。电影中还看到,经过激烈战斗以及被美军狂轰乱炸后的松骨峰,一片浪籍,满目疮痍,遍地焦土,硝烟弥漫,但依然有一棵松树耸立在山顶上,屹立不倒。看得出这是导演团队的一种意象设计,它象征着志愿军将士像松树般的坚韧挺拔,象征着中国人像松树一样傲然挺立的民族精神。
这部电影更为令人感动的是,在故事最后的高潮部分,影片不断地交替切换联合国安理会会场和松骨峰战场的画面,相互烘托,气氛紧张,震撼人心。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会场上,伍修权团长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与美国代表团针锋相对,唇枪舌战。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第一次在联合国安理会亮相,并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当听到伍修权团长说出“中国人民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者”“时代不同,情况变了”“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这几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时,我激动得瞬间泪目,内心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是的,中国人民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者,时代不同情况变了,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且正在不断地强起来,一个强盛伟大的中国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武止戈,以战止战。抗美援朝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代表着中国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走向,为维护世界的公平、正义、和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就此,作为曾经有过部队履历的我,要以一个标准的军礼,向所有那些最可爱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