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这样的描写吸引了我走进这个故事,“爸爸的房子有条车道,边上种着白杨树,哈桑经常和我爬上去,用一块镜子的碎片把阳光反照进邻居家......在那高高的枝丫上,我们相对而坐,没穿鞋子的脚丫晃来荡去......我们换着玩那破镜子,边吃桑葚干,边用它们扔对方,忽而吃吃逗乐,忽而开怀大笑......”那么安宁、美好,会让我忽而忘记周身无休止的工作与生活种种,思绪飞回到童年,回到小土坑中被小心翼翼珍藏在碎玻璃下的花瓣;回到蓝玻璃碎块被小手用力在水泥地上摩擦后,放到鼻子下可以嗅到的有点甜的清香。同样的美好,还会让我想起《两生花》中薇罗尼卡手中的弹球在阳光下映射出的略显虚幻的建筑倒影。给美好的事物加上记忆两字,也就成了一个人永远的财富。
阿米尔和哈桑如梦境般的幸福是短暂的,阿米尔真实而平凡的懦弱、敏感、纠结伴着逞能、自私、嫉妒而又善良、谦卑、隐忍,小时候缺乏安全感的他面对威严老爸的每个表情、每个举动、每句话甚至细微的叹气所描写出的孩子的心理斗争让我震撼不已。细数动动的言行,小朋友每个极力讨好大人的表现无非是希望得到认可与爱。毫无保留且经常施予爱的语言和动作是读这本书的又一感悟。
这个世界是混沌的,当他相对孤独地缺爱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上天赐予他无比真诚而宝贵的友谊。想想我们自己,行走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法宝,支撑自己走向未来,发掘出力量来吧,这是第三个感悟。
小说情节跌宕,好多始料未及,但又业因果报,悲情、压抑、牵动人心,无需熬述。一直忍着,直到合上书上的最后一页才迫不及待地播放了同名电影。逐个人物对照,除了阿米尔的爸爸,均和想象中不一样,电影中悠远的曲调倒是和原著的情绪很对路。
这是本以阿富汗为背景的有关友谊、战争、救赎的小说,作者卡勒德·胡赛尼的描写非常深入人心,无论情节舒缓还是紧迫,作者都会画大笔篇幅去抓住一两个感官详尽描述,使读者身临其境。虽称不上不朽著作,但值得收藏和阅读,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