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李红杏
页码:227页——262页
相比“控制”,纵容是更理想的家庭成员相处模式。爱的最高境界是“不打扰”,它比不停地给予更让人幸福。这一点对儿童教育、婚姻维护都是适用的。
想长久维持的东西,必须给出足够的空间。尤其对孩子,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之上,几乎可以同意他们去做一切愿意做的事情。这样不会惯坏孩子,生命受到的阻碍越少,成长越健康。孩子的好与差,不在于管或不管,而在于环境变态不变态。不正确的管制,本身就是变态的一种,比不管还要糟糕得多。
如果一个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融洽,他就不会变坏,也不会去自杀。因为父母一方面是孩子最好的心理依靠,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又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对世界的态度。父母是孩子的整个世界,如果孩子对父母失望了,他就对整个世界失望了。
如果他最初接触的世界不能让他轻松自在,而是小心谨慎,就是被抛入一场能量消耗战中。天性要他扩展自我,探究世界,环境又处处约束和限制,让他小心谨慎。他既本能地想听从内心的召唤,又要被动地迎合别人的要求,这令幼小的孩子疲于招架,不知所措,成长正能量被无端消耗,心理秩序被扰乱,严重的甚至会无法完成自我成长。
英国教育家A.S.尼尔认为:“严酷的家庭法则就是对健全心智的阉割,甚至是对生命本身的阉割。一个屈从的孩子不会长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因手淫而被惩罚的孩子,将来也得不到高度的性快感。”面对幼小的孩子,如果家长不能首先想到如何给孩子自由,而是如何对孩子进行规范,尤其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细节上,向孩子提出大大小小的各种规则和要求,并且经常为孩子不能达到这些目标、不遵守这些规则而去批评孩子、惩罚孩子,那么他几乎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只可能打造出一个刻板者、自卑者和偏执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