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沧海沧浪
扫描原文:一时的机缘,造就一辈子的热爱
高三别人家忙着高考,期许取得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我却学习不好,近乎痴狂的爱上文学。
一天突发奇想,高考落榜后,我可不可以写一部武侠小说,出版后复读,再考大学?
我找来纸笔。纸绿色带着格子,老舅在烟厂拉烟丝肥料捡来的,笔就是平时我用的钢笔。耐心琢磨一下,再找来线绳,在砖头厚实的一摞纸左侧装订,这样防止散篇。
模仿金庸武侠小说,写一部《丐缘》。大抵故事是一个少年自小被一对师兄弟收养,传授武功,十八岁时师兄弟相约让其闯荡江湖,而后少年误入丐帮,几经周折,百般努力,终成一代大侠丐帮帮主!
写了大概五章,写不下去了。原因怎么也跳不出金庸十五部武侠小说的范畴。奇遇,寻宝,复仇,爱情,友情,亲情等等无出其右。想想还是放弃了。
放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一个月时间根本写不完,也没能力写完,即使写完了也不能出版,即使出版也不可能很快,仅仅一个月时间!
那时候对文学,无比忠诚,像对缪斯女神一样尊崇。试图通过写作改变出身卑微的命运,后来看简直痴人说梦,天方夜谭!
可十九岁尚不自知。
如果从高考过后算起,倒回高三第一次老师读我的范文,刚好跨过一年。
老师朗读我的范文,是差等生里绝无仅有的。
我一边听着老师抑扬顿挫读「随着眼镜片的逐步增厚,书桌上的书本越堆越高……」
一种自豪感获得感油然而生,像是三伏天喝凉茶,浑身痛快!人在这个时候分泌血清素,让人快乐的一种物质。数十年后,我在获得三等功,优秀干部,标兵等先进甚至典型时,一样有同感。
翻看手头几本《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通讯》,十大中学文学青年,一篇篇获奖感言,一张张封面图片,激励我对写作成功的热爱和向往。
自然不自然的朝着潮水涌流的方向而去,多多少少内因外因促成的结果。
那篇《一个差等生的自白》,有空我修修补补,反复润色,有一天顺便投给一篇杂志的征文比赛。
想着获奖该有多好,或许可以证明我的能力和爱好的正确,或许是未来要选择的道路也为可知。
盼!盼!盼!
每天期待着回信,总感觉有什么东西没落地,有时像石头压在心里。
有时迫不及待翻开新一期杂志,从头至尾唯恐漏掉一个字,看看有没有获奖消息。
真希望能够看到自己的名字。
几个月后,已经渐渐淡忘,高考学习的压力早已冲淡所谓的征文比赛。
一天,刚走到班级门口,一个同学说,有你的信!
可能是意外惊喜!我心想。因为亲人朋友没有人给我往学校写信,我也没给任何人寄过信。
边走边想,瞥见书桌上一个厚厚牛皮纸信封躺在那里,似乎在故意等我拆开,进一步揭开谜底。
坐下,迅疾打开,里面是一张手工油印小报,粗粗浏览,几篇文章,介绍几个中学生作家协会成员,右下角刊发我期待已久的获奖名单!
特等奖一个人,不是我。一等奖一个人没有我。二等奖两个人没有我。三等奖三个人没有我。终于,优秀奖十人有我!
我的名字变成铅字了!并且还获了奖。我尽量抑制住狂喜,天变得蓝了,树叶变得翠绿了,连平时看不惯的同学看着也顺眼了!
回头再一看,上书:邮寄证书工本费十五元!
我又如坠雾里,还得花钱!
想想十五块钱也值,毕竟是全国的。回家和老爸要钱也有充分理由。
接下来汇款,期待消息。
漫长的等待。想想也不能啊,兰西县属于我们市下面的一个县,路途不远,不会途中出了差错吧?
漫无边际的设想,漫长度日如年的等待。
我在乐观做着文学梦的同时,同学们依旧刻苦学习,他们做着一遍又一遍的习题;背记一遍又一遍的公式或者概念;早起晚归,生怕时间不够用,仿佛百米冲刺几步就到终点。
大概又过了月余,我实在忍不住了,决定找联系电话,打电话。
有天中午,趁着午后到没事,疾步走到车站邮局,花钱操起电话,拨通了看了几遍的电话,恨不得记下来!
通了。接电话的男士很忙,我说明情况,他支支吾吾:
可能工作人员忙,忘了寄了,你把地址再说一遍,我记下,很快寄给你!
我压在心头的又一块石头落地,放下电话一脸兴奋!
两天后,收到主办方寄来的获奖证书。
第一次投稿并且参赛告一段落!
几年后,当我从事真正的新闻报道工作,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赛事是民间的,是借比赛之名敛财,如果不追问,肯定没有下文!
我被骗的好苦,可却意外的执着爱上文字,得还是失呢?
后来逐步悟到:一时的机缘,可以造就一辈子的热爱!
写作,不要问来路,爱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