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我不知道
康在班里是优等生,人生得白白净净,性格也低调沉稳,不太爱说话,却异常爱笑。跟他交谈,他总是笑脸相对。
他的笑从不张扬,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很多老师都喜欢他,我也不例外。他给我的感觉特别像一个精美的瓷娃娃,只能远观,不可亵玩焉!
他的学习成绩优异,每次测验他都位居榜首,从无例外。这激发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怎么能做到永久不败的?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我想一探究竟,好把他的成功秘诀分享给更多的孩子,让他们也学习学习。
我决定约谈他。
我满腔热情地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点特殊的学习方法,甚至是我这个当老师的都不知道的。但谈话的结果令我很失望。全场都是我在问,他在答。可答的最多的就是四个字“我不知道。”
我问:“你未来有什么目标吗?想考什么样的大学?”
“我不知道!”
“那你喜欢什么,想从事什么工作呢?长大以后?”
“我不知道!”
“你总是考第一名,有没有什么学习秘诀传授一下?”
“我不知道!”
一个成绩如此优秀,一个为人如此谦和的孩子,竟然一问三不知。而且,每次,他回答你的时候,都是面带微笑,有些腼腆,但绝对真诚!
我突然对他的看法有所改变。我知道他不是故意不说,而是他真的不知道,他除了学习好之外,对外界的事物一概不知,他只是知道认真学习罢了!
我突然感觉有点《刺心》(当时挺流行的一首歌)。这么优秀的孩子,对未来竟是一片茫然。那他学习是为了什么?他学习那么好,又是为了什么?
没有目标的人生让人觉得可悲!
有人可能会说,他还只是个孩子,学习好就够了,想那么长远干什么?
可即使是孩子也应该对未来有思考啊!
我们有时候会觉的从小想当科学家、文学家的孩子很稚嫩,不知道天高地厚,一上来就要当什么家,什么家,但至少他们敢想敢梦!
而他?!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一定是家长给他灌输了太多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管,考上好大学就行了这类的话。
这好像不是一个孩子的写照,而是一批孩子的现状。
我觉得很可悲!
康,一个如此优秀的孩子,竟然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被沦为了一台学习机器,没有创造力的学习机器……
我觉得我总要做点什么。
我给康讲了一个故事:约翰15岁的时候,他的姑母要去世了,他去见她最后一面,姑母拉着他的手,泪流满面,感觉自己一生好像没有活过一般。从此后,小约翰就开始为自己制定人生清单,希望用自己的一生来完成。他不想他的人生像姑母一样充满了遗憾。他的清单有爬山、开飞机、饲养老虎、穿越亚马逊、登中国的长城、读名著……127个,每一个目标都充满了挑战。他用尽一生,最后完成了108个目标。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度过了精彩绝伦的一生。
有人问:“人的一生有意义吗?”
周国平说:“没有意义?如果一定要赋予它意义的话,那就是在生命的过程中去尽情地体验,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儿!”
我深以为然!
与康的交流结束了,不知道他听懂了多少。我真心希望他这样优秀的孩子能度过精彩的人生,而不是平淡无奇地混口饭吃。
毕淑敏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她后来弃医从文,游历世界,著作频出。
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也是因为在临终关怀一些病人的时候,知道了他们最多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辈子中规中矩地活着,不敢越雷池一步,直到要死了,才觉得满是遗憾!
目标!对于现下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有目标才有动力。
周总理青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壮志。哪个伟人不是从小立志,后用尽一生努力,最终圆梦。
康如此优秀,他应该有更精彩的人生。就像《心灵捕手》中的一句台词:“你那么有天赋,应该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不是平凡地度过这一生,你不应该浪费你的天分。”
当然,有些事不可强求,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至于如何选择,那是康自己的事情。
不管他如何选择,我都希望,千帆过,康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