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李娟丽高六/分享684天/2021.11.08周一总1248场(累计268场/本周1.2场)
一、咨询
1、今天,说实话这样的咨询是第一次接到,听到电话那头稚嫩的声音一把鼻涕一把泪,而电话的背景音是一个年轻的妈妈噼哩啪啦的指责谩骂,还夹杂着对咨询师的攻击,最后是不耐烦的把电话给孩子,很不客气的说别烦她了,离远点不要让她听到声音。真不敢想象电话那头发生了什么,但这确确实实是一个10岁的女儿求助时的开场。接下来是孩子离开妈妈,单独进入咨询:我不开心,我怎么办?妈妈生气少一点我就会生气少一点,她如果每天生气三次我可以生气一次,但是她生气四次我就会生气两次……我不喜欢上小学,所以就不去了,将来再说初中高中吧。我喜欢小时候妈妈给买的洋娃娃,很可爱跟人一样,如果我做她的妈妈也会对她很好,抱抱洋娃娃。想抱妈妈,也想让妈妈抱我,记得妈妈抱我会很开心。还有跟妈妈一起去旅游的时候挺开心,那时候妈妈特别好,特别理解我,可以有很多的沟通。但是她生气的时候,我在想我该怎么办?她一般可能会想起小时候我不乖的样子吧,可能就惹她生气。我有生气了跟心理老师打电话,当然我自己有办法,我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比如我出门去或者自己玩。这些年自己一直都是妈妈在陪着,说不要我了都是妈妈的气话。家里没有什么人了……当我还不知道该怎么说,不知道改怎样更好地陪伴孩子,却听到她的声音开心起来了,仿佛脸上挂着泪珠笑着说:老师谢谢您,我开心一点了,我找过很多心理医生了,我已经不需要帮忙了,我知道怎么做了,我自己出去了,如果明天只能生一次气就好了。她还告诉我说明天要去试试跟妈妈求抱抱,时间五十九分钟的时候她说谢谢老师,再见!
2、一个事情衍生一箩筐的故事,似乎没有重点,又好像处处都是重点。关于公司的事情,金融的,信托的,占的股份多少不同,在股东会上决定了什么态度,去不去都不行。再说说苹果13,ipad,车子,公司年会,所有的几乎都是关乎人与人,人与金钱的关系,利益面前的纷争。卷在其中的浪潮,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世俗,不想却又不能。
二、学习
1、家长在孩子面前不是咨询师,只是一个懂心理学的家长,咨询师是在咨询室的职业角色。
2、赞美如果要确认来访者的知觉。所有的咨询都无法说几次就好,这是对来访者不太负责,是不专业的一种说法。
3、倾诉不打断的基础是要建立在咨访关系良好的情况下,比如说精分。那如果是后现代需要语言沟通,关系不到位的时候需要共情互动,要看到来访者。我们要思考可以向来访者学习的有哪些,或者说来访者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提醒,如果我们看到了、听到了、觉察到了来访者的提醒,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4、要确认是来访者的需要还是咨询师的需要,或者说是咨询师推测认为是来访者的需要。
5、要有极简之心,才能保持好奇,做得越细越好。
6、目标探讨的更深入更细致,然后才能去探讨资源例外,最后才能落实到一小步的行动上。重视咨询钱的改变。
7、我们没办法做形而上的咨询,太空的东西很难实现,越结合实际越容易量化。
8、如果来访者说,想用某种技术,比如说催眠,并不是直接就去用,要好奇之前有没有用过催眠,是怎么看催眠的,以及他想用催眠对自己有哪些帮助。
9、伦理设置很重要,呈报督导一定要争得当事人的同意。
10、如果有卷入的时候,及时觉察,及时调整,稳住自己,结束后做督导,自我成长。
11、收集资料各流派不同,精分会更详细,后现代焦点创始人之一沙泽尔说,收集与当下相关的资料。
12、咨询师的思路每一个点是从来访者那里得来的。
13、不要被来访者过高的期待所影响。
14、个人体验精分,拉康派。
15、学校里的咨询不是一个人可以做,本身不是纯粹的咨询师,要有教育者的身份,家长、领导、班主任等共同。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