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继续读《生活的陷阱》第四、五章“回到当下”和“主人之声”。
昨天的章节告诉我们,当被生活掌掴时,最有效的安慰方式,是把自己视为自己最好的朋友,然后善待自己和与痛苦同在当下。
今天的章节中,作者开始描述,如何跟痛苦同在当下。
1、在我脑海中开辩论赛的小人儿们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脑袋里有好几个小人,他们总是在吵架、辩论,尤其是在遇到需要拍板做决策的时候,小人们吵的格外激烈。就因为这些“小人”的存在,我一度觉着自己格外敏感、多思甚至痛苦。
看了作者的理论,我才知道原来每个人都会这样。
我们的大脑就是拥有自己的想法:最喜欢从早到晚喋喋不休,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劫持我们的注意力;最喜欢的,还是沉浸在过去的痛苦、对未来的担忧或者是把我们困在此刻的现实裂隙。并且,他总是能够成功,即使是哪些完全没有的话,他也会有本事立刻把我们吸引到他胡编乱造的故事中。就好像是深处迷雾,一旦迷雾过于浓烈,比如当身处现实裂隙,,头脑中的小人就开始更加激烈,产生更多迷雾,让我们备受折磨,影响正常的生活,甚至没办法感受生活的甜蜜和丰富多彩。
2、允许他们存在,但不被控制
既然脑海中的小人存在很正常,他们争吵辩论制造的迷雾也很正常,那么我们除了允许他们存在,允许他们自由的到来、停留和离开之外,没有其他选择。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
首先,跟想法融合。比如在和别人谈话是,却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在听,而是正在深陷自己思考的迷雾中。这个“突然发现”就是在留意自己的想法,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相当于是被温柔的推了一下,或者是从小憩中猛然醒来,记住这个感觉。这就是在留意我们自己正在跟想法融合。
其次,认可想法的本质。他们其实只是一些词语和画面而已。他们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但无论真假,我们都无须全然关注,更无须遵从或视为威胁。
第三,分析这个想法是否对我们有帮助?对于有帮助的想法,那么就充分利用,而对于没有意义的想法,那就去解离。
我们不能受想法控制,但是可以由想法来引导。不必在意想法的真假,只对他有没有用感兴趣即可。
当你终于走出迷雾,请留意自己身在何处,正在做什么,并且确认自己刚刚在生活中错过了什么。
如果保障自己能在巨大的痛苦时,有效的回到当下呢?
作者给出了一个“成为一棵树”的联结冥想练习。如果可能,也可以将“慈悲之手”加入练习。当然,这很难做到,但是只要坚持,终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