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今天下午一家三口去植物园,室外温度35度,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妈妈我渴了,想喝水”,
“对不起”,妈妈忘记带了。
“你这个懒妈妈”,六岁的儿子生气了
“下次出门的时候,你也提醒妈妈带水,好吗?
“你就是个大笨蛋、懒妈妈、臭狗屎”!
他所会的骂人的话儿,全都派上了用场。
“前面有家小超市,去那儿买吧”,爸爸解围
“不行、不行,我必须现在就喝”!
这小家伙,倔劲上来了。
“现在没水,喝什么呢?”
“你滚,你这个懒妈妈”,声音又提高了八分贝、有点儿嘶哑,小脸憋的通红
车子停在了超市门口
这个天热劲儿,缺了水是不行的
看他这个态度,以后习惯对父母指手划脚,那就更麻烦了
妈妈的大脑在飞快地百度。
亲子沟通:理解、接纳、改变
妈妈把这个发着脾气的小豺狗抱在了怀里,开始走进童话的世界
“蚯蚓妈妈有十条小蚯蚓,你是几号?”
最近在看绘本《蚯蚓的曰记》,1号蚯蚓聪明、活泼,得到了妈妈的宠爱。
“我是1号”,声音低了八分贝,这只小豺狗被入戏了
“妈妈最喜欢1号蚯蚓了”,边说边轻轻摸着他的小脑袋瓜儿
“1号宝贝儿,你现在是不是非常渇”,先理解小豺狗的感受
“是呀”,他边说边点头
“渴的难受,嘴巴里不舒服,对吗”,然后共情一下
“那你希望妈妈怎么做呢?”
经过这样,这小豺狗气儿全消
他搂着妈妈的脖子、趴在耳边说“蚯蚓妈妈,请给蚯蚓1号买水喝”
短短的六十秒,小豺狗变成了长颈鹿
《非暴力沟通(亲子篇)》中有两种动物:豺狗和长颈鹿。
豺狗奔跑起来贴着地面,因此视野非常有限
用豺狗一样的思维模式沟通,说出的话就会充满责备、评判、标签和否定,如豺狗的獠牙般伤人。
与之相对,陆地上心脏最大、脖子最长的长颈鹿拥有广阔的胸怀,更大的视野。
习惯使用长颈鹿语言的人,能看到沟通对象内心的需求,对自己与他人坦诚,倾听和满足双方的感受与需要。
非暴力沟通创始人马歇尔博士认为: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豺狗与长颈鹿,想放出哪只动物,决定权在你。
教育之前先联结,看到孩子的情绪和需要,带着同理心去了解他的感受;
而且奇妙的是,一旦人的感受被看见,情绪就能很快被安抚,他的理智大脑就开始正常工作。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或者说出类似的语言,
比如,这菜好咸、那个酱油放多了;你会不会扫地,一点小事也做不好;一天到晚不知干嘛了,在做梦啊,是不是很熟悉。
有些是我们对别人说的,有些是别人对我们的抱怨、指责等等。
这些都是不同程度的暴力沟通:
我们知道暴力会导致身体上的伤害,语言暴力则会导致精神上的伤害,生活中很多脱口而出的评论、不加思索的指责、毫不犹豫的批评,都给人们带来深深的伤害
但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杜绝抱怨、指责
他们幼小的心灵,决对经不住这样的暴力打击
天长日久他会变成孩子最痛苦的来源,甚至成为孩子走上绝路的助推器。
有一首歌:
“宝贝,妈妈怀里安睡;宝贝,爸爸是你椅背。”
父母,本应是孩子可以安睡的港湾,是永远为孩子提供支持的宽大椅背。
而沟通,是父母与孩子共建幸福之家的钥匙。沟通之术,是孩子能从父母那里“学”到的第一则人生教诲。
亲子间真正的非暴力沟通,是在家庭中营造和享受尊重和合作的氛围。
五期成长营第四篇129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