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分享第697天 周二
昨天晚上在高级班的课上,刘老师反复强调:咨询中要保持对来访者的好奇…
好奇心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特殊性的积极关注,是聚焦在Ta之所以成为Ta的部分。对来访者好奇的背后其实是承认自己对于独特的Ta的“无知”,是我并不了解你说的东西,我想搞清楚一些,再清楚一些……每个人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字典”,这本字典里记录着的词汇的多少、词的意涵,以及表达的方式,都带有这一个人独特的生活背景故事的特点,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存在着与众不同的意义和理解。因此,“我不明白你刚刚说的‘困惑’到底指的是什么?是对什么的困惑?困惑在什么地方?你想搞明白什么?搞明白了,不困惑了,会怎么样?……”
咨询师的对奇将咨询一步步推向深入,而不是被表面听到的内容所捆绑和淹没,比如一听到“困惑”二字,“嗯,我明白……”你一明白,话语就停滞在那里,同时截断了探索之路。咨询师带着好奇去提问,同时会产生一个附加效果,就是从不明白到搞明白的过程中,来访者也一步步澄清了自己的“困惑”,之后也许恍然大悟——“哦,我担心的原来是这个,这个我没想到……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这件事……”
“我很好奇”不是一个简单的句式,它是一种态度。只要抱着一颗好奇探索之心进入了解来访的内心世界,会发现道路越走越宽。因此,“我很好奇”不能只是作为一种表现形式而存在,那会埋没它富有创造力的价值。自以为听明白了对方说的话,自以为Ta说的这个词和我理解的这个词是同一个意思,就会自然而然的滑过而不去进一步澄清。而每当真正带着对一个人的好奇去工作的时候,对来访者的好奇心而发现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一些流于表面的“我很好奇”让人感受到这并不是好奇,甚至可能表现的是对这个来访根本不感兴趣。所以有时候即使用了这个开头,工作依然是推进不下去;而不用这个句式,只要抱着一颗好奇探索之心进入了解来访的内心世界,会发现道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