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怎么影响群体呢?
昨天看了一部电影《十二怒汉》,讲述的是一位十八岁的少年因为杀害父亲被提出公诉,法庭上,所有证据都表明他杀害了他的父亲。由十二个男人组成的陪审团,需要做出判断,少年是有罪还是无罪。有罪,少年可能被判处死刑,无罪,需要法院再提供其它证据。这十二个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身份,对于案件他们第一次投票就出现了11:1的局面,唯一一个投"无罪”的男人最初的想法是觉得不应该这么草率的结案,至少还有疑惑需要大家进行讨论和分析。然而这样的举动,却遭到了其他所有人的谴责和质问。剧情由此深入,通过对不同的疑点的质疑和分析,投票的结果很有意思的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原来的“11:1变成了“10:2"到“9:3”。再到“6:6″,最后变为了相反的“11:1″,而最后一位坚持者也放弃了自己的坚持选择了无罪,成为了“12:0”的结局。在整个过程中经历了不同人生观的互撞,激烈的言语争吵,互相的鄙视和谩骂,再到最后达成一致后的释然,充满着戏剧性和冷幽默。电影充分展现了个体,由少数派对群体的影响,再到剧情反转,多数派对少数派的影响过程。
什么因素能使少数派具有说服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致性,自信和背叛。
一致性。坚持一致性立场的少数派更具有影响力。即使多数派知道反对的人在事实或道德上正确,他们可能仍会讨厌此人(自我价值保护),除非ta们改变立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内梅斯将两个人安排在一个模拟陪审团中,并让他们反对大多数人所提出的意见,这两个人变得不受欢迎。尽管如此,多数派公认这两个人的一致性坚持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促使他们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相比多数派影响常激发不假思索的同意,少数派影响会激发更深刻的讨论,并且提升创造力。
自信。一致性和坚持性是自信的表现。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么影响他人?
背叛多数派。背叛多数派的个体,比自始至终居于少数派的个体更有说服力。
社会影响存在着,但我们不能忽略个体对社会的影响。
文化背景塑造了我们,同时,我们作为个体,也创造了这些背景。
群体影响的压力有时会战胜我们更好的判断,但我们可以尝试平衡我们的自立需要和依恋需要。
说服的力量确实很强,但我们可以做一名积极的倾听者和批判性的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