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者:王亚辉,王坦爸爸、华与华资深策略师(最近就职)
✅文字校对:王坦妈妈 ✅文章字数:800-1500字 ✅阅读时间:2-5分钟
子曰:“禘(dì)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禘(dì)之说。
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禘(dì)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禘”,是祭祀之名,古代天子专属祭祀方式,周成王因为周公有大功劳,赐他可以行禘祭。这是鲁国特有的荣誉。但在孔子看来-“非礼也”-是僭越失礼的,周公地位特殊,他祭了也便罢了,后世子孙应该自觉停止。但他们自己明明不配,却还得意扬扬地行禘祭,所以孔子说“吾不欲观之矣”-我不想看!
“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灌”,是第一次行酒,把酒倒在地上,以降神。“往”,是之后。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张居正讲解说,孔子去观礼,在第一次献酒之前,大家诚敬还在,精神头还有。第一次献酒之后,鲁国君臣都懈怠了,仪式程序全是虚文,没有庄严肃穆,真诚敬意,所以孔子越发看不下去。
华杉老师讲解说:这是和前文一样,说礼之本,先有敬,后有礼。鲁国君臣如心中真有敬,他便该敬天子,因为那才是他们的始祖周公的精神本质。周公在成王幼弱之时,摄政大权在握,是周朝的实际统治者,他平叛安邦,功成身退,从未有僭越之心,始终守臣子本分。周公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和文王、武王一起创业,是周朝开国家族成员和重要莫基者,成王赐他禘礼,也是一份情义,让他和文王、武王有更亲密的联系。后世子孙,若理解这一份感情,理解周公,则当尊天子、还禘礼,而不是虚荣僭越。再者,由于心中没有真正理解,没有敬意感情,礼仪上也是虚文,不懂得那每一个仪式背后的含义,孔子看得明白,自然看不下去,又不能说出来。
【或问其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有人问夫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夫子说:“我不知道。知道禘祭规定(每一项意义)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华杉老师讲解说:这么说,孔子是知道的,国家礼仪,每一项背后都有象征意义,蕴含着安邦定国的价值观和治国战略。所以孔子说,理解禘礼,就理解如何治理天下。但孔子若一条条说出来,那句句都是批评鲁君,暴露他的错误于鲁国。所以孔子不说,他说他不知道。
我结婚的时候之前,听说领结婚证的时候,夫妻双方会宣誓,我觉得这个很好,非常好的一种仪式。但遗憾的是,结婚的时候,就发个结婚证,没了。
过去结婚夫妻拜天地、拜高堂、夫妻交拜,这个礼法也是很好的。当然电视剧里是有所改变的。一般说来,拜堂要拜天地、高堂,要到男家祖庙参拜,没有祖庙就虚设祖宗牌位参拜。拜过天地、祖庙、父母后,夫妻还要交拜,以示夫妇互敬互爱。这里面以中国独有跪拜礼,我们中华跪拜,跪天地、跪族先、跪父母,来表示对天地、对祖先、对父母最大的敬意。这里拜天地、拜祖先之后,还要拜父母、夫妻对拜,这是来从心底增加一个父母和夫妻彼此敬爱之心。
但是现在礼崩乐坏,没有高堂,没有了对天地、祖先的跪拜,甚至过年给父母跪拜,都会觉得不好意思,所以这就是没了跪拜的信仰,就没有跪拜敬,也就没了现在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的仪式。现在也有很多人采用西式婚礼,你跟着牧师宣誓,但如果你不信基督教,你宣誓也就没有信仰,自然也没什么意义。
我父亲就是一个很好的父亲。他从小就教育我,要对祖先、父母、长辈有敬爱之心,他也是如此做的。小时候,大年初一,必让我姐和我跪拜他和母亲,然后发红包,然后去跪拜老太、爷爷奶奶、伯伯、叔叔等,他自己也常常去长辈家中嘘寒问暖,这在古礼中就是问安,我父亲不仅对自己的父母,就是族中老人也同样时常去问安,这就是敬爱。因此他备受同辈人的敬重,今年他因病去世,葬礼虽然因为高温天气以及遵照他一生节俭的遗志而简办,但是村中万人空巷,即使非同姓同族为随礼的乡亲也来吊唁,而我遵礼法,一一行跪拜之礼,以表示对吊唁人的敬意。
礼法是信仰的表现形式,执行礼法是信仰的驱动。礼法的仪式一举一动都是神圣的符号,是国家的神话原型,民族的精神原力。我们不能以为人类社会“进步”了,以今人的思想立场去轻视古人的神话,以为那是迷信,因为一举一动中,都透着我们的敬意。
特备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文章版权归属八宝先生,实名:王亚辉,如有合作敬请简书联系。
感谢点赞、感谢收藏,感谢关注,感谢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