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读书笔记七
文/李现风
2023年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以以下三个出发点为目的:
一、书中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书中的值得借鉴的做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技巧;
三、书中的美句,有鉴于哲理性的句子,提升自己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教育文化水准。
读《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作者刘儒德读书笔记七:
第一部分面向全体学生亲近全班
8.禁书效应-----请您千万不要先看这一篇
12.(1)这个玩笑的原版来自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图的一次著名的实验----他在自己所著的《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的结尾中写着“请不要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可是根据观察和统计的结果,大多数读者都采取了与作者告诫相反的行为,偏偏不看前面的章节,而首先翻看第八章第五节的内容。
(2)这一心理现象可以用人们常说的“禁书效应”(也称“禁果效应”)来解释。俄罗斯有一句谚语叫“禁果格外甜”,描述的就是人们常有的一种逆反心理:越是不让吃的果子就越想吃,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就越好奇,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禁果”(forbidden fruit)一词源于《圣经》,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在蛇的蛊惑之下违背了与上帝的誓约而偷吃禁果,最终被逐出伊甸园。
(3)禁书效应在现实生活中已是屡见不鲜。很多事物往往因为被禁止而被涂抹上一层既神秘又具有诱惑力的色彩,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
(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当年面对滔滔洪水,大禹没有效仿父亲鲧“堵”的办法,而是开凿山洞,疏通河道,通过疏导将洪水引入了大海,最终平息了水患。这种“疏胜于堵”的理念与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学校教育中,以应对普遍存在的禁果效应。
(5)禁果效应启发我们,不提倡学生去做的事情不要硬性禁止而使其变成禁果,反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疏导和沟通,降低禁果效应的强度,从而使一些规定和禁令能让学生欣然接受。
(6)瑞典的性教育亦称“避孕教育”,已有很长的历史,是世界性教育的典范。瑞典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内容是在小学讲授妊娠与生育知识,在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1966年,瑞典又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此种性教育模式自开展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7)性教育不是单纯的性,性本身也并不肮脏。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主动让孩子了解必要的性知识,揭去“性”身上的神秘面纱,还“性”自然、美好和高尚的本来面貌,只有这样才能让禁果效应的消极影响降低到零点。
(8)聪明的农学家帕尔曼切巧妙利用禁果效应,把人们原本千方百计想要回避的土豆变成了禁止获得的神秘物,大大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争先恐后地培植土豆。这则故事启示我们,可以利用禁果效应使人们乐于从事他们原本回避的事情。例如,在教学上,我们可以把学生不喜欢而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9)老师们可以把教学中有价值的内容“藏物于箧”,先不让学生知道,使之变得神秘而具有诱惑力。于是,学生的好奇心越强,越想主动去尝试和探索。
(10)只要运用得当,禁果效应就可以成为学习上的催化剂,加速激发学生心中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即使对于那些不怎么生动有趣的内容,学生在“禁果”的刺激与诱惑下同样可以学的兴致盎然,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