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只是三维空间的一个人为设置标定而已,也是人人平等的客观存在。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激励人心的俗语,也能追溯古人对新年起始日的设定,这更接近农耕文化的需求,按通用说法,在夏历中已确定为正月初一,后经商、周到秦,每朝提前一月至冬十月初一,这种调整方式是否代表着“先人一步”的进取心呢?后虽有当局者的不同改动,到了汉武帝时期做了最终确定,恢复了夏历的做法并定义为“元旦”即“始”“日”,可以推测,沿时间轴线的反向设定也是可能的,毕竟,“托古改制”是最“理直气壮”的。直至西元1912年,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实权人物将中国传统的“元旦”赠送给了西历新年起始日并延续至今。
从历法设定基础看,虽然都是高挂在天上的月亮和太阳,最初的认识都是围着观察者转动的星体,与自然万象有着可重复观察的关联,当然,过度解读也就有了机会,这让我们听到了许多的传奇故事,但其中的逻辑是值得思考的。在明清两朝,西洋历法随传教士流入中国的上层集团,引发了“立场正确”和“事实存在”的绞杀,导致了不同群体的兴亡,所幸,“实践证明”和“世界大同”使西历得以存在,这和佛教在中国地区的发展轨迹高度相似,西历也带着强烈的基督教色彩,只不过没有遭逢被汉化的机会,也许,拜个异族的佛总好过请个“洋鬼子”的“Father”。
每一天,只是生命的一个时间段标记,会发生不同的事,而这些事也都是生命的不同表达,判断事情的是非和时间标记没有关系,以所谓“立场”强制限定时间标记的“正当性”,从而限定个人法定自由,这可算是“刻舟求剑”的又一版本,想想,1934年的1·28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