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型成长》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许多孩子在生活中都面临着压力,控制感是应对压力的解药。美国国家儿童发展科学委员会将压力分为正向压力、可承受压力、毒性压力三种类型。压力产生的原理是,大脑中作为原始情绪处理中心的杏仁核在面对压力时,会向下丘脑和脑垂体发出信号,肾上腺被唤醒,并开始分泌肾上腺素。如果压力持续存在,肾上腺就会进一步分泌皮质醇,长期较高的皮质醇水平会弱化海马体的细胞。而海马体是创造与存储记忆的地方,也有助于终止身体的压力反应。
总体来说,本章节起着总述性的作用,让我们了解压力、焦虑与抑郁,并引出最重要的概念“控制感”。
除了以上内容,本章还有以下几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你在全力以赴之后,还是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完全可能的。真正的重点问题是,你会如何面对与处理这些挫折?你认为能用挫折来评判你的价值吗?你有没有另辟蹊径来解决问题?你是否能够坦然接受挫折,索性再换个目标”?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孩子们的困惑,也点出了成年人世界里努力而无所获的窘境。我们如何应对这些窘境,决定了身体所承受的压力水平。
第二,“当我们完全靠着自己打拼,并且深信不疑自己能掌控住这根本就不可控的局面时,我们就把自己逼进了一种危险的境地”。这句话点出了不同的人对“有控制感”的衡量标准不同。如果标准过高,会让自己觉得人生处处无法控制,而这无疑是将自己推进了危险的泥潭。
第三,“你也可以想想我们是如何评判他们(文中指上学的孩子)的——不是通过他们付诸实践的努力程度,也不是通过他们进步和提升的幅度,而仅仅是通过上周六碰到的别人家孩子是不是比自家孩子游得更好、跑得更快”。这应该是对大部分家长的真实写照,眼里看到的、嘴里讲到的永远是那个闪闪发光的“别人家的孩子”,完全忘记了鼓励自己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