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三慢
一、慢起身
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
不仅仅是自律生活,养生也要从清晨开始。
清晨是血管类疾病突发的高危时刻,一定不能疏忽。
尤其是中老年人,首先就是要养成慢起床的生活习惯。
正确的起床过程应该是,醒来后闭目养神一两分钟,同时舒展四肢,待到神志完全清醒,缓缓坐起,无不适后再起床行动。
二、慢喝水
民间有句老话说:“晨起一杯水,到老不后悔。”
每天早上起床后,空腹喝一杯250ml的温白开水,不仅能冲刷肠胃,排毒养颜,还可以补充水分,清醒大脑。
但喝水不能过快,否则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供血不足,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少量、多次、慢饮才是正确的喝水原则,能更好地调节血液和组织循环,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充分补水。
三、慢晨练
《黄帝内经》中说:“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早上起来,慢慢活动一下身体,使气机通泄自如,才是养生良方。
晨练要慢,一是时间上不能急,最好是在日出后,空气清新,含氧量高。
二是动作要慢,先做好热身动作,再选择跑步、散步、早操或太极等中低强度运动方式最佳。
吃饭三少
一、少油盐
《嘉业堂丛书》说:“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要想养好身,先要管住嘴,少吃重油重盐的食物。
如果油盐摄入过多,容易破坏血管壁,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少油少盐则是有助于降低患高血压、高血脂的风险,还能健脾调胃。
但也不能摄入过少,否则会出现营养不良、身体乏力等症状,长此以往还会诱发低钠血症,出现嗜睡、健忘等不良反应。
二、少动作
现在人们大多是一边玩手机、看电视,一边吃饭。
但是动作过多,容易忽略进食量,还会增大肠胃的患病几率。
只有专心吃饭,我们会更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认真对待食物,用心咀嚼。
这样做,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好处,能有效减少肠胃负担。
还能在食物的酸甜苦辣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十分有益于身心健康。
三、少言语
《论语》中说:“食不言,寝不语。”
吃饭时说话,食物随时会滑入气管,出现呛咳、憋气等症状,危险系数大。
而且食物不能充分咀嚼,会影响消化吸收,损伤肠胃功能。
从卫生角度来说,吃饭时说话唾沫星子乱飞,容易污染食物,传播细菌。
所以,吃饭少言语,细嚼慢咽,既是保护肠胃,也是一种文明健康的习惯。
入睡三宜
一、宜散步
《紫岩隐书》中说:“每夜欲睡时,绕室行千步,始就枕。”
意思是,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行走千步,才去入睡。
睡前散步,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放松身心,十分有益于睡眠。
提高睡眠质量的同时,第二天醒来也会更加神清气爽,精神状态更佳。
但散步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内,以免身体过于疲劳,天气不好时,可以在室内散步,以免感冒伤风。
二、宜泡脚
俗话说:“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
脚是人的第二心脏,也是人体经络穴位聚集的地方。
睡前半小时,坚持用温热水泡脚15分钟左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祛除体内湿寒气,让身体更有活力。
除此之外,还能让人舒缓情绪,消除一天的疲劳,有助于睡眠安稳。
但水温不宜过热,38-45度泡脚最合适,泡脚时间最好也不要超过30分钟。
三、宜刷牙
《金丹全书》有言:“凡一日饮食之毒,积于齿缝,当于夜晚刷洗,则垢污自去。”
也就是说,一天中累积的食物残渣都会藏在牙缝中,睡前及时清洁,才能除污健齿。
其实相对于早上刷牙,睡前刷牙更为重要,能有效减少细菌滋生,预防牙龈疾病的发生。
所以,每天至少用温水刷牙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时间应在两分钟以上,还要定时更换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