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教育本质,破解家长难题。你好!我是小李的成长。
今天,我们继续聊刻意练习模块里的“反馈”环节。第19期《反馈的力量:高效学琴练琴的核心》主要聊了“外部反馈”。这一期我们继续深入向内主动探究,作为反馈的一部分,我个人认为“内部反馈”是反馈中最重要的。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会为你一一解答。
本文从三部分出发,一 什么是反馈?二 元认知 三 即时反馈 总结
匈牙利小提琴家罗伯特 盖尔莱说:“练习就是学会自己既当学生,又当老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是否能够很好地教会自己。”
即便如此,这不代表老师不重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他们的一个建议或指点可能立马就会让你拨开云雾见阳光了。作为学琴者,大多时候,学琴是需要离开老师一个人独自练琴的,没有人帮助你反馈,你该怎么办?
唯有培养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考虑到可能有新来的读者,在开始前,我想简单回顾一下什么是反馈和外部反馈,如果不把前面的内容补充一下,可能会衔接不好。
一、什么是反馈?
1.所谓“反馈”是为了缩小当前与理想目标的差距,简单来说就是“缩小差距”。
举个例子:假如你要演奏一个A音,可出来的结果比A音要低,可能老师对你说音低了,或许你也发现音低了。其实你的发现和老师对你说的就是反馈的表现。
反馈的目的就是缩小理想和当前的距离。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缩小差距,有时这样的反馈需要经过多次修正和改进才能达到理想标准。
就学习而言,反馈还可以分为外部反馈和内部反馈。我都简单介绍一下。
2.外部反馈是除自我以外,需借助外部力量的被动反馈。
举个学乐器的例子,比如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指导,再比如陪练家长帮你提示错误动作,再比如我们利用科技设备进行录音录像,还比如公开演出或公开发表视音频的观众评论等……
你可以看到外部反馈基本是被动的,它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当然,被动的反馈也是反馈中重要的一环。例如非常重要的老师授课,本质上也是被动的,想想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或许我们无法开始学习或者向前推进。
3.内部反馈是除外部力量以外的自主意识的主动反馈。
我们再以学乐器举例,比如你自己练琴,如果无需他人帮你提出问题,而是自己主动发现或者把问题提前想到。换句话说,你要在他人开口前自己能快速觉察到问题所在并改正。
你可能会问,只有问题才值得被反馈吗?当然不是,优点也是要反馈的。无论优点还是问题都要反馈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是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改正,如果是优点要保持并总结出可迁移的规律,用在其学习和工作中。
二、元认知
你也可以感觉到,内部反馈是主动的。如何能做到主动?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行为及时进行监控和自我觉察。换句话说就是对自我的感知、记忆、思维进行再感知、再记忆、再思维,这就是元认知。
元认知,简单来说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是心理学家J.H.弗拉维尔提出的概念。解释一下“元”,是头、首、始的意思, 我们经常称国家领导人叫“元首”,元认知也是最高级别的认知。
要想从根本上做出改变,只有元认知才是我们能够改变自我反馈回路最强大的内部力量。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现实意义上的自我,另一个是潜意识里的自我。
我有时在陪小李同学练琴时,我经常对她说:你要把自己再分出来一个自我,监督着练琴的自己在练琴。时刻感知自己的预想、行动和结果,如果有出现音不准、走神,或无感地忘记目标和目的,要及时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来。
当然了,我对小李同学说得不够形象,不过没关系,总体思路没有太大问题。直到有一天听北大李松尉老师讲到,美国心理学家、家庭治疗大师米纽庆提出“在肩膀上放一个小矮人”的设想。
当然,这个小矮人是我们想象的,相当另一个虚拟自我。它的作用是起到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时刻观察真实自我的行为和思维过程。
不管是我对小李同学讲的“把自己再分出来一个自我”。还是米纽庆大师说的“在肩膀上放一个小矮人”。其目的都是对自我或他人的再监控和觉察,其实都没有脱离元认知的概念。
就练琴而言,元认知强的人是什么表现? 就是在练琴的时候,时刻都能照顾到自己的预想,监控自己的行为,检查对照其结果。每时每刻都能对自己的预想、行为和结果进行发现、反思、修正。
我陪小李同学练琴时,经常对她说:你练习每个音符或每一段,你要不断地预想、尝试,就像科学家做研究一样,也是不断的提出设想反复验证排除,最终找到你最想要的结果。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都需要提出或发现一个问题进行验证再排除或确认的过程。
虽然我们练的是琴,我认为跟爱迪生团队改进电灯泡金属丝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他们用的是实物金属,而我们练琴就是不断地预想,反复拉奏。最终目的都是要找到最适合的发热丝或最美的音乐。
读完本期文章后,练琴时你是否可以在肩膀上放一个小矮人来审视自己的练琴活动呢?通过小矮人去发现问题,随时做到能自我反馈,立即修正。
那如何做到随时自我反馈呢?答案是“即时反馈”。什么是即时反馈?
三、即时反馈
即时反馈是指我们每一个想法或动作可以马上得到回馈。立即就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是否满意。
如果没有达到预想的标准,下一步是否要进行修正?这个时候站在你肩膀上的小矮人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哦!
要想做到即时反馈,首先要有明确清晰的目标。没有目标也就不可能带来反馈。反馈的前提是需要目标清晰和准确。
例如左手的手指练习。多数孩子都在机械式地起落,甚至还要砸出响亮的声音,当注意力都集中砸出响亮的音时,你可能就会忽略其他需要修正和改进的问题。那正确的手指练习应该是什么样呢?
我们以一指为例,按二弦Si的音。
第一 预想在前。首先不是按指这个动作,而是先想出这个音像效果是什么样的,在头脑里预想一个标准出来。关于练琴中的“预”字特别重要,接下来更新思维篇的时候,我会专门拿出一篇来聊聊。
第二 按下动作会立马得到一个结果。我们要分析辨别音是否准确,有没有达到预想的音响效果。如果没达到下一步,就要重来。
第三 对动作进行调整修正,准备下一组预想。当你对错误进行修正后,你会发现又回到了第一步的预想阶段。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反馈。
有没有负反馈?当然有。如果你从来没有即时反馈,可能就是负反馈。
例如一个孩子在练琴时,从不及时修正或多次重复某个音或者某一句,基本可以判断这个孩子没有及时反馈,没有即时反馈可能就会出现负反馈,因为孩子不知道是否练习正确。当孩子不知道一定是对的,错误的概率就很大。重复错误就是负反馈。
你看,一个看似简单的抬落指头的瞬间,其实是有一系列的大脑活动在参与,同时,还要监控自己的思维、动作,如果你没有,说明你只是在无效地练手指,和你大脑没有啥关系。练琴到底练的是啥啊?当然练的是大脑。双手也好、肌肉也罢,也都只是大脑的执行工具而已。
前一段时间,我问小李同学。我问她,你现在做手指练习或者练空弦你还感觉无聊枯燥吗?她说“没有了”。我问她为啥不像以前一样枯燥?她回答“没有时间无聊了”她说的没有时间,是指大脑不断地发出命令判断结果和改正。
的确,在练琴时,并非在简单地重复做着动作,更重要关注大脑的思维活动。预想——动作——修正,在预想、动作修正的正向循环,其实就是即时反馈。
多大数孩子或家长老师对大脑的思维活动重视不够,似乎更在意是做没做动作。我们要知道动作是结果,结果出来后其实就已经晚了。
特别对预想这一步的轻视,当然还有修正,你能否做到及时修正,元认知起着关键作用。有了元认知的审视即时反馈才成为可能。
刚刚只是举例左手练习的抬落指,对完整的小节、乐句、乐段适不适用呢?答案是肯定的。
最后的话
练琴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方法;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分析,分析需要把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的前提是发现,如何发现?元认知可以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思维过程并有意识地监控,去推动自我意识的觉醒。
这过程中就是要不断地自我反馈,即时反馈。有反馈才有学习,学习的开始伴随着反馈,无反馈不学习,无反馈不练琴。
毫不夸张地说真正的成长和进步就是从反馈开始的。练琴就是反馈、再反馈。
下一期见!
往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