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有1659个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张老师寄出的三本书《成长是痛的》《成长型教师》《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我已收到。书在手中,感觉沉甸甸的。此时的心情特别复杂,如果是以前,我会特别开心,又可以与新书的作者在书中相遇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这三本书是张道明老师在跟我们道别前特意给群内每一位小伙伴买的。尤其当我看到《成长是痛的》这本书的扉页内作者t叶欣签名“痛过方知是成长”时,心里更有几分莫名的怅惘。
回想自己 加入教育写作共同体的半年时间里,虽累但很快乐。
在这里,我开始逐渐找回写作的自信。
记得在加入教育写作共同体之前,心里是很矛盾的,一想到“周更一文”,一想到要每周的作业点名,但一想到进入这个团队能跟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学习写作,内心又充满了信心。最后终于鼓起勇气写下了篇入群千字文,如愿进入了教育写作共同体。
进入教育写作共同体第一周刚好遇到开学,与家长的沟通自然要多一些,于是我特别留意这期间的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恰巧遇到了一个特别孩子的教育,于是我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了下来,轻松地完成了第一次的“作业”。我高兴地上传了“作业”,没想到张老师及时对这篇文章给予了肯定——“小切口,挖掘深,不错!”那一整天,我感觉自己又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高兴得就像个孩子似的。我知道,这是张老师给予我的鼓励,我一定要好好写下去。
接下来的每一周,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我都会有意识地进行素材积累,把自己感悟最深的内容记录下来,同时也认真地阅读群内其他小伙伴们的文章。在阅读中,我发现这个群内的小伙伴个个都不简单,大家虽任教的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有一线老师、有教育管理者,还有教研员,大家因为这个写作群聚集到一起,用心工作、默默写作,完成每周雷打不动的作业——“周更一文”。
在张老师和小伙伴们的鼓励与推动下,每周坐下来完成一篇千字文变得越来越容易了,于是我开始关注文章内容的选择,尤其是关注其他小伙伴录用文章的特点,开始在文章的结构与语言方面提升自己。
六月一日——儿童节,早上,我一睁开眼就看到了来自群内小伙伴们的祝贺,原来自己的文章被《教育导报》录用了,这是我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收到的最有意义的礼物。打开样报,仔细对比,我发现录用稿与原稿之间果然存在一些差距,原稿中的题目《寻找兴趣点开启与学生的对话》被改成了《找到兴趣点 打开孩子的“心门”》,修改后的题目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眼前一亮,更具有吸引力了。这次稿件的录用更加坚定了我要继续写下来去的信心,无论工作有多忙,我都会按时上传每周的”千字文“。
最让我难忘的是每个周日晚上九点至十点这个时间节点。每到这个时段,群内的信息频频响起,热闹得很。忙碌了一周的老师们开始赶着交作业。记得有一周,我因为学校工作比较多,一时把“作业”这事给忘记了,当我想起时已经是周六了。恰巧那周自己要写作的素材没有用心搜集,所以磨磨蹭蹭一直到了周日晚上九点半才写完,修改后上传时只剩下十分钟到十点了。上传,系统审阅时迟迟不过,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心急如焚,心里一直担心着:这下可能要被罚了,没救了!终于在十点五十九分时,系统审阅通过了,我立即将文章链接发到了教育写作共同体群内,好险!终于逃过了一“劫”。
这里,成了我的精神家园。
每天下班回家,我总会认真阅读“教育写作共同体”群内的文章,读别人的文章时,我总会对照自己的工作状态、工作方式进行反思,将好的方法及时进行记录,尽力在工作中去尝试。有时遇到一些年轻小伙伴请教,我会耐心地给予指导,当然这里面最辛苦的莫过于张道明老师了。他每天都在无声地关注着小伙伴们的成长,或点赞、或提醒、或建议,时而发一则征稿通知,时而出一则发表消息,小伙伴们在张老师的带动下,大家都在努力地抒写着自己的教育情怀,记录着自己的教育感悟,这里成为了我们的另一个精神家园。
我知道“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有些路必须要学着自己一个去走。张老师的退出,这是要让我们明白“成长是痛的”,谢谢张老师这半年来的陪伴。“教育写作”这条路很难,但我仍决定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