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文脉、习箴智库、领创系列七 王风华读心识人抚育(下·共性) 第12篇
做人,基于人性。想活好,提升人性。人性的两极: 兽性和神性,人性的成长: 务必要保证。人性的表现虽然是个性的、动态的,人性的成长规律却是共性的。那么,该如何认识和提升人性呢?
一、人性形成
人性是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内在准则,是一个人灵性与血性相互作用、叉并、融合的结果。人性是后天形成的,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般在童年阶段初步形成。
人性的形成,以先天的血性和灵性为基础,以后天血性与灵性相互交叉为条件,虽然相对稳定,但本身不是恒定的,取决于一个人的生存、生活、生产环境及其修炼和成长。
认识人性,包括血性、灵性及其交叉等三个层面。血性,是生命的能量属性,表现为正当性(正义感)。灵性,是生命的信息属性,表现为能动性(创造性)。
血性是人在生存层次表现出来的行为属性,比如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强存弱亡等。灵性是人在精神升华层次表现出来的行为属性,比如适者生存、互动互补、你赢我成等。血性和灵性,是一不是二,一旦两者分割,则生命异常、扭曲或无成。
血性萌芽,需要灵性提供的信息开启和支撑。灵性萌芽,需要血性提供的能量推动和支撑。血性和灵性反复交叉,有时灵性做主,有时血性做主,有时两者协举共主、达成合约,就形成了人间的人性百态,主要取决于两者如何谈判和约定。
一个人处在生存环境或生存状态时,主要缺少能量、需要物质,应当由血性做主。处在成长环境或成长状态时,主要缺少信息、需要精神,应当灵性做主。处在发展环境或发展状态时,主要缺少信能互动、需要信能交叉,应当两者共主。
从内在机制来说,人在满足生存需要时,主要表现为血性;在满足成长需要时,主要表现为灵性;在满足发展需要时,主要表现为两者交叉互动;在满足升级需要,即物质和精神双重需要、精神升华时,两者协举,共同作用,人性也随之提升。
血性成长满足物质需要,表现为求生意识、求生意志、求生能力,核心是正义感和责任感。灵性成长满足精神需要,表现为升华精神、捕捉灵感、建立信仰,核心是精神追求。两者协举成长满足升级需要,表现为幸运幸福、涅槃重生、延命续永。
总之,人性的轨迹,就是血性和灵性相互约定、交叉、碰撞的过程。童年时期,尤其是6岁之前,血性尚未成熟,以生存本能为主,灵性表现主要是探索自己和外界,还没有建立独立的灵性自我,属于人性孕育时期,不存在是非善恶。
6岁之后,血性和灵性进入成长期,也有了交叉和约定,就呈现出了更多人性状态,比如叛逆或见义勇为等。此时,父母不可擅自干扰,而要顺应孩子的人性成长和发展。
否则,就会出现有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有的人终生都在治愈童年。人生,就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交替选择、螺旋上升,或一方独大、一起堕落的过程。
二、人性百态
分为三个背景、六种状况、两大类型。
1、血性主导的人性
①血性主导的正常人性。在灵性信息的支撑下,血性中的正义感发挥作用,做人可靠,成为支柱。
②血性主导的失常人性。缺乏灵性信息支撑,血性中的正义感没有建立起来,主要追求生存需要,趋向于精致利己主义,以自己为中心,缺乏大局观,过分追求优胜劣汰、强存弱亡、弱肉强食。
常常是物质富足,事业成功,但精神迷茫,甚至“温饱思淫欲”,自我消耗。究其原因,或是由于灵性遭到破坏,灵性萌芽失常,无力接纳生命主权,物质需要没有向精神需要转换,精神失去方向,动力缺乏。
或是由于童年时期的生存恐慌未除,血性创伤未愈,在物质生存方面仍然缺乏安全感,贪心较大,当生命主权该由灵性主导的时候,血性不愿意“交权”。
2、灵性主导的人性
①灵性主导的正常人性。生存能力较弱,在竞争环境中没有优势,但在生存稳定(外在能量支撑)的情况下,灵性成长出色,精神产品优秀。
②灵性主导的失常人性。由于缺乏血性能量支撑,灵性信息缺失,能动性较弱,虽然有一些灵气,但形不成精神力和创造力。
究其原因,通常是由于血性成长受到阻碍,没有建立起生存本能,无法跟灵性交叉。比如心有余而力不足,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不食嗟来之食,纸上谈兵,焦虑抑郁等。
3、血性和灵性交叉的人性
①血性和灵性交叉的正常人性。生存本能已经建立成为规则,生存需要能够得到满足,没有生存恐慌,灵性得到较好成长,精神需求也能够得到满足,血性和灵性相互和谐。
由于血性和灵性相互交叉,相互约定,相互作用,共同成长,人生较为圆满和幸运,“既有眼前的苟且(物质生存)、又有诗和远方(精神追求)。”
②血性和灵性交叉的失常人性。血性和灵性的成长都受到阻碍,生存能力差,内在存有生存恐慌,无法安定,又缺乏精神追求,自我薄弱,依赖寄生,无法主导人生,人性飘摇不定,时而善良,时而冷漠。
三、人性健康
人性应该是幸福的助力,而不应该是人生的障碍,和对生命的消耗。不同的人性对应不同的人生。人生幸福靠人性健康保障,人性健康意味着人生幸福。
人生凭什么幸福?灵性觉醒,血性镇定,人性平衡。人性健康平衡的状态是愉悦态。其中,健康的人性称为加持型人性,不健康的人性称为消耗型人性。
1、加持型人性
即血性和灵性相互和谐,共同成长,相互协举。人性和谐的智慧,表现在避免消耗、预防掉落、保障成长等方面。比如: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顺境中善待他人、逆境中善待自己,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处境绝望的人,胸有成竹,居安思危,画龙点睛,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信手拈来与反复推敲等。
加持型人性的表现,中向型孩子是懂得分享、热爱奉献、助人开怀(开心)。内向型孩子是懂得上想、心灵强大(经得起失败)、自我调节。外向型孩子是勇于担当、帮助弱小、待人平和。
2、消耗型人性
人性消耗的方式,中向型孩子主要是介耗,即相互消耗。多疑作用,要求究竟,不断考验。
内向型孩子主要是内耗,即自我消耗。主要源于自我假想的负面信息,导致担忧、悲观、埋怨。“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外向型孩子主要是外耗,即消耗别人。容易干扰、干涉、干预别人,没理缠三分,翻脸如翻书。
消耗型人性产生的原因,一是血性与灵性矛盾。两者难以正常交叉、签约。二是家庭家族与精神自我矛盾。表现出叛逆、绑架、薄情。三是情体与慧体矛盾。
比如情体的食欲、眠欲不良习惯与慧体矛盾。中向型人艳欲独占,内向型人食欲独占(偷吃独食),外向型人眠欲独占(不允许打扰睡眠)。
家庭是消耗型人性的主要源头。如果家庭环境让人感到不安、愤怒、孤独,就会形成消极、怀疑、自卑的人性,阻碍生命的成长、发展和提升。
3、人性健康保障
人性的底线是善根,人性的保障是善良,人性的成长是扎善根。人性健康,跟善根深浅有着紧密的联系。善根深浅,决定着人的智慧层次和延展,决定着人生领域的广大和高远。
德行支撑聪明,一旦深扎善根,聪明水到渠成。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能否考虑到他人的需要,体现了善良的大小。在生存困难时期没有扎下善根,在未来竞争中就会欺骗和伤害。总之,扎善根,越早越好。
中向型孩子扎善根,一是以植物界作为切入点,多与植物互动,学习种养花草。二是体现善良的主要方式是快乐分享。三是从小学会关心帮助亲友。
这类孩子容易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清楚如何对自己好,不愿意深想别人的需要,也不主动干涉别人的世界,难以与人深度链接,总是身近心远。让这类孩子爱别人的最好方式,就是给他安排一个负责对象,让他关心照顾。
内向型孩子扎善根,一是以矿物界为切入点,多与大自然接触。二是体现善良的主要方式是食物分享。三是从小学会爱自己,对自己好,懂得自己的需要。
这类孩子只有会爱自己,才可能爱别人,对于人的需要缺乏感知。情绪以悲思为主,经常觉得委屈,认为外在对自己有亏欠,不容易对别人主动奉献爱心。这也是不会爱自己的表现。
外向型孩子扎善根,一是以动物界作为切入点,学习养宠物。二是体现善良的主要方式,是不介意别人打扰自己睡眠。三是从小学会爱团队,把目光放在集体上,小爱变大爱。
这类孩子能量足,胆量大,有担当的能力和勇气。而且虚荣心强,爱表现,需要发挥正向作用,是扎善根的正常途径。否则,容易成为负能量,更无从扎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