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 关于写作的基本认识
06 剖析文章结构:字、词、句子与段落
元素一:字
元素二:词
文中例举了鲁迅在小说《药》里的一段精彩的叙述。
鲁迅一连用了十几个与手部动作相关的字词:摊、撮、摸、交、接、拿、抢、扯、裹、塞、抓和捏一捏,通过多个略有差异的动词,传神地显现出小说里人物的举措态度、心理变化,同时推进了情节发展。小说的戏剧张力及人物形象就是借由这样细微的刻画而跃然纸上。
元素三:句子
元素四:段落
段落已经是关于组织或是架构的概念了,任何一个文本势必是由好几个段落所组成。文本中分段的原则是“一段一重点”,这在感性抒情的文章中,比较好处理。可是,如果是写知性型的文章,就必须要充分论述观点。当论证的过程复杂,论据又很多时,不妨将一个论点分成两三段来论述,以避免段落过长。另外,要注意主旨与核心,必须集中讨论,千万不要像说话时那样兴之所至,东拉西扯,造成散漫无章的问题。
07 写作手法:种类与运用
四种写作手法:“叙事”“描写”“说明”“议论”
叙事,主要强调的是在线性的时间中,人物、事物的发展及变化过叙事,主要强调的是在线性的时间中,人物、事物的发展及变化过程。叙事以呈现事物的动作、变化为主,它是时间的、动态的。
描写,是描述一个人、一个地方或者一件事。描写以呈现事物的状态、性质及效用为主,它是空间的、静态的。简单来说,描写是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所觉知的世界,包含眼睛看到的事物,耳朵听到的声音,身体感觉接触到的东西,触摸时感受到的温度、质感等,鼻子闻到的各种气味,嘴巴尝到的酸甜苦辣咸等滋味。这些身体的不同器官所能感受到的,只要你能够说出来或写出来,就属于描写。
(任何一篇文章要断然区别成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说明文,其实是困难的,也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任何一个文本要完整、充分,它势必要融合各种手法,所以,通过叙事、描写、说明、议论四种写作手法来阅读理解及学习写作,会更为适切。)
说明,是用来揭露并传递信息供大众知晓的,比如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表达意念等,它通常具有知识性、客观性、说明性的倾向。因此,
针对事理的来龙去脉或事物的特征、形状、结构等进行阐述,借此达到传播知识或信息的目的,即是“说明手法”。
议论是对某一主题加以评议及讨论,具有个人主观性,带有“说服意味”,主要通过观点的提出以获得读者的认同。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三个部分来观察一篇作品的议论是否成功,分别是论点(主要观点)、论据(支持论点的例证)、论证(将论点和论据联结完整的论述过程)。议论手法在写作时的用语多具有明晰、确切、清楚的特质,较少用到情绪性的词语、口语化的字眼、无关紧要的连缀及冗赘用语。
议论的论点来源,主要有四种:
1 作者对某一话题(Topic)提出新看法并加以阐释,以说服持旧有看法的人。
2 对于某一待解决问题(Problem)提出见解,多属于建议性质,论述较为平和。
3 对于疑难问题(Question)的发现,这部分以科学领域的研究较多。
4 对于一个具争议、矛盾的问题(Issue),选择立场、表态立场或捍卫立场。
其实,议论是经常会被运用到的能力,小到柴米油盐的微小琐事,大至家国社会的宏观视野,针对任何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意见都是一种议论。
一般来讲,这四种手法从学习时间上来看有早晚之分,叙事和描写(记叙)可以从说自己的和他人的经验或故事开始,属于基础的能力,从观察起步,讲所见、所闻、所听、所感……说明与议论则需要在有一定知识量的累积后,再来发展。因为,它们需要通过理解、分析、推论等逻辑思辨的过程,才能针对一个概念或问题,深入核心。
这四种写作手法的学习跟年纪与认知发展过程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