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的9月,是我第一次去省城哈尔滨参加“全省德育与心理名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高端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15分钟的发言,当时我激动万分。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并且只是5个孩子的班主任,我能讲什么,怎么讲?到现在我还能真切地感觉到当时慌张无措的心情,好在李教授一直鼓励我,“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微信群里的老师也给我了很大的帮助,才勉强写出发言的初稿。后来经过我校校长和省里发展学院王主任不耐其烦的指导,不知修改了多少遍才定稿。发言中虽紧张不已,但我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今年的9月,我再次来到这里,参加“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五育并举’综合育人模式研究研培活动”。这次我是作为论坛小组的一员,跟随铁锋区三位优秀的班主任一起分享自己的自然主题活动。虽然第一次与大家合作,但彼此心意相通,很快熟悉并相知。也许我们都是同道中人,都在做同样的事,都想着如何育人,所以共同的话题总是说不完,道不尽。特别是谈到学生,眼睛都是闪亮的,故事也都是鲜活的,听的人津津有味,说的人滔滔不绝。我们一起努力练习,总想着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珍惜机会,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领导对我们的期望。
本次活动只有一天,从专家引领到实践成果汇报,再到班主任素能大赛获奖者的经验分享,如火如荼,精彩纷呈,我从中感受最为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建设班级
上海市临港实验中学的董雪梅老师,近三个小时的讲座分享中,让我深深地感动着。董老师一直跟随李家成教授做教育研究,有自己的思想与特色。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董老师从环境、岗位、精神、制度、活动、协同文化六个角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生动地讲述自己的做法。教室建设是温馨的,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自主创新、关注过程、追求和谐的原则。岗位建设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发挥特长,增强自信,培养责任。精神文化建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班级格言的来历,董老师总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共同设计班名、班徽、班训、班规等,把班级真正地还给了学生。无论是哪种文化建设,董老师一直在强调,要做一个听话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即使出现“不和谐”的因素,董老师也会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巧妙的引领,协同家长,通过活动改变学生,通过家访改变家长。作为一名优秀班主任,董老师遵循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的教育本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董老师一直是我敬佩的人,曾经无数次阅读她撰写的文章,她的教育思想,她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爱护,总是暖入人心。这次有幸线下近距离聆听她的育人之道,并收到她赠送的著作,内心既激动又充满感激。在今后的阅读学习中,我会认真领悟书中深意,结合自身实际,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以五育融合为宗旨,培育学生
站在论坛发言人的视角,我们积极准备,挖掘自身特有的育人方略,把德、智、体、美、劳融入文化建设中,活动策划中,课程开展中。我们尝试采用多维路径来阐述自己的探索与实践,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分享中,我比七年前还要紧张,总感觉自己挖掘的自然资源所开展的活动不够深入,比起其他老师的多彩活动,更显单一。再加上多年不参与论坛活动,缺乏自信。当我在同伴的鼓励下,与大家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我感觉集体的力量不可小觑,说起话来反倒有了底气。
我们每个人的发言稿件都是在铁锋区孟主任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五育融合进行修改,不知改了多少遍。我们努力为大家抛砖引玉,希望对来参与老师们有所助益。
三、以主题班会为抓手,解决问题
班会是在班主任领导和指导下或者是同学自发的,以班级为单位,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组织的对全班同学开展教育的活动。两节主题班会设计独特,以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为目的。虽然只是观摩视频,但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热烈场景。其实对于我来说,很少召开主题班会,总觉得5个人的班级问题不多,没有必要组织班会活动。但通过此次学习,我否定了自己的想法,班会的教育意义与平时的教育行为是不同的,不能因为学生少,就否定其作用。今后,我要多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梳理,尝试通过班会解决问题。
本次参会让我有了再次出发的动力,再次点亮我心中前行的心灯,准备开启我新一轮的教育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