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目标
2022版语文课标中要求:
6. 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7. 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
【表达与交流】
1.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2. 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4.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名号、问号、感叹号。
学业质量评价中提到: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对写话有兴趣。
2.喜欢积累优美的词句,并尝试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3.能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发现,愿意用文字、图画等方式记录见闻、想法。
【低段教学训练重点】
1.练句:一年级能写完整一句话,进而写好一句话。
2.连句:二年级能连句成段落。
3.从基本句式训练开始,首先,练习二素句“谁在干什么”;随后,练习三素句“谁在哪里干什么”;发展到练习四素句“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
4.在一年级学习正确使用疑问句及疑问词,到二年级能够正确使用感叹词,掌握有两个句尾标点的词语,进而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5.到了二年级上册就要开始重视连句成段的训练,如:用指定的词语造句,用关联词进行连句成段训练。
第二学段
【表达与交流】
1. 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 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犁地请教、回应。
4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
学业质量评价中提到:
1.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逗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2.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3.主动阅读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革命英雄故事等叙事性作品,能向他人讲述主要内容;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阅读感受与生活体验。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记录活动过程,表达自己的感受; 能按照童话、富言等文体样式,运用联想、想象续讲或续写故事;能用日记等方式记录个人的见闻、感受和想法;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与他人交流。
第三学段
【表达与交流】
1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乐于表达,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2.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3.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4.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5.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
学业质量评价中提到:
1.在学习中,能发现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和段落,自觉记录、整理,乐于与他人分享积累的经验,并尝试在自己的表达交流中运用。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乐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能用多种媒介方式表达交流。能根据表达需要,准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工作,围绕学习活动搜集材料,提供简单的活动设计方案,能围绕学习活动展开调查,从多方面获取活动各阶段的材料,并用多种方式有条理地记录学习活动过程,表达参与活动的感受。
3.能主动阅读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在阅读、参观、访问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或时代背景丰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能用多种方式记录、分享阅读、参观、访问的经历、见闻和心得体会。能主动梳理、记录可供借鉴的语言运用实例,比较其异同,积极运用于不同类型的写作实践中; 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写想象作文,想象丰富、生动有趣, 能写读书笔记、常见应用文。
4.积极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能利用多种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在简单的调查、访谈等活动中记录真实生活;能根据活动需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提出要探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能借助跨学科知识和相关材料,与同学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运用相关知识解释自己的想法,记录探究的过程及结论,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能组织讨论和专题演讲,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反思中辨别是非、善恶和美丑。能根据校园、社会活动的需要,自己或与同学合作撰写活动计划、实施方案或活动总结。
【中高段教学训练重点】
1.纵向序列,要明晰不同年段,不同年段习作课的训练要求。
2.横向联系,关注习作在单元中的地位,联系儿童生活的真实经验,要注重联系阅读经验加强训练。
第四学段
【表达与交流】
1. 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2.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3. 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 能把握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4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5.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号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 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
7.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 次,其他练笔不少于 1 万字,45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500 字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