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中,经常会谈论三个我: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我其实贯穿我们的一生,我们在一生中做出的很多决定或者很多选择,往往都是受到这三个我的影响。
对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在这里就不阐述了,但是需要了解本我遵循的原则是什么?自我遵循的原则是什么?超我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也就是说本我是潜意识形态下的我,是代表了人的最原始的本能冲动的欲望,比如说生气、饥饿、口渴、性欲等等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其实这是一种动物属性,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满足,从而避免痛苦。对于很多的小孩子来说,他们遵循的就是本我,自己开心了,就会大喊大叫;自己生气了,就会大吼大叫,甚至会哭得撕心裂肺。
从能量来源角度看,本我是有一种内驱力的,就是会探索出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自己到底应该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做哪些事和接触哪些人是最开心的。
自我往往代表的是有意识的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它会暂时性中断快乐原则,而是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去满足自己的需求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年人基本都是在这样的层面中进行生活的。
比如看到同事穿了一件衣服,自己不是很喜欢的,但是直接说出来了,对方可能就不开心了,毕竟还是要和同事的关系继续保持一定的亲密度,那怎么办?就会遵从人性的现实原则,去夸赞他的衣服很漂亮,从而让对方也开心,当对方开心了,就会对自己也和善起来,从而满足了自己最本我的需求:和对方建立良性关系。
超我是人格的最高层级,是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的。一方面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监控自己的自我,三是追求完美。从弗洛伊德的学说中可以看出,超我的形成是发生在恋母情结的崩溃时期,这时候孩子会对父亲身份形象的认同。因为小男孩无法成功维持和母亲的恋爱客体,对父亲会产生一种阉割情结,从而转化认同父亲。
所以在某一层面上来说,本我和自我是对立的。本我是人的本能,超我是我们理想化的目标。自我是两者之间的协调者。
当我们一直保持自我的状态时,虽然什么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自己开心了。但是身边的人会开心吗?参加工作后,还抱着自己是小孩子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会得到同事领导的认同吗?我想未必,说不定没过几天就被炒鱿鱼了。
所以为什么社会人会带着面具去生活?因为这样会有一种维系生态平衡的状态存在。大家就会遵守相应的职场规则,去进行每一天的工作完成。但是回到家,各种抱怨、牢骚、负能量就会出来,为什么?这就是一种本我的释放,本我的状态体现。
长时间的保持本我状态不行,长时间的保持超我状态也不行,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处在一种自我状态。只不过很多的快乐在某一段时间内通过自我的暂时性获得而实现。每个人都想要活出本我,但是本我的背后是需要很多东西去支撑的,没有物质、资源、心理资本、情绪控制等等去支撑,就会容易坍塌。
对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了解后,至少对于我们情绪状态的变化产生,自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至少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工作和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