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姓爱新觉罗启功:气傲皆因经历少,心平只为折磨多

气傲皆因经历少,心平只为折磨多。 ——不愿姓爱新觉罗的国学大师启功

一个人要吃多少生活的苦,才能写出这么平淡如水、洞明世事却又意蕴深厚的文字。

年少时,哪个不意气风发,骨子里自带一股傲气?哪个不年少轻狂,一派老子当年天下第一?哪个不是无所畏惧,仿佛初生牛犊不怕虎?

这样桀骜的、性格鲜明的少年,要使其悟透人生不过是各种磋磨加在一起杂糅出来的,究竟要为其设置磨难多少重才能够?

都说吃透生活的苦,才能看懂生活本来的面目。启功先生的一生,就仿佛是在解释生活本身,任尔风吹雨打,我自安之若素,泰然处之。

所以当我翻开《无所畏,无所忧》的第一页,看到上书的启功先生写的“自撰墓志铭”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震惊,反倒被其中诙谐幽默的“自黑”式生平介绍给逗笑了。


短短七十二字,平实可爱,真诚谦逊,从容淡泊,不怨不艾,豁达开阔。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这样的启功,如何能让人不爱不敬。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开头的后缀,“不愿姓爱新觉罗的***”。是的,启功先生是爱新觉罗的后裔,是正儿八经的帝胄,从他往上数九代,就是清世宗雍正帝。

如果大清依旧在,启功先生的出身绝对显赫,但大清在他出生时已经亡了,所谓的显赫也只是曾经。

用启功先生的话来说,他打从出生开始,就是民国的国民,从来没有做过一天大清的子民。况且,从他出生起,他们家族就没落了。

他既没有享受过一丝一毫来自“皇亲国戚”的便利,也不觉得姓“爱新觉罗”有多尊贵,他不需要这样的“贵族”标签,他的祖宗荫庇不了他,他要靠自己闯出名堂来。

所以在《无所畏,无所忧》一书的开篇,收录的便是他便郑重其事地自我介绍:

“我姓启,名功。”

他叫启功,不是爱新觉罗·启功。

说到这个,先生还有一则小趣事。启功先生名利皆至后,有人给他写信,收件人一栏写的便是“爱新觉罗·启功”,启功先生看都没看,直接给退回了。

用先生的话说,他是写给爱新觉罗·启功的,又不是写给我的,我当然得退回去。

还有的人在信上写“金启功(收)”,先生对此在书中表达了自己的反感。倒不是启功先生对姓名一事颇多固执,而是先生祖父临终前有遗言,不允许他姓金。

因着袁世凯掌权后,对爱新觉罗氏实施优待政策,特许他们改姓金。但启功先生一家老老少少均憎恨袁世凯的出尔反尔和奸诈狡猾,所以拒不改姓金。

所以先生祖父去世前特地叮嘱他,“你决不能姓金,你要是敢姓金你就不是我孙子。”

家训在上,启功先生岂有不从之理啊。

称呼一事,可大可小,但足以见先生做人原则之坚守,本心之坚定,自我之坚持。我就是启功,启功就是我,不是其他任何人。

先生一生都过得真实,不伪,不饰,不欺人也不自欺。一次某某资格审查表填表时,表格有一栏“外语程度”,先生直接写“都已经忘了”。

旁边的人看了忍俊不禁,以为先生是在耍幽默。先生则认为自己不过是在实事求是罢了。

那么多年过去,确实已经忘记了。毕竟这是先生在《上大学》一文中亲自承认的,中学时候,由于对算术、外语不用功,也没兴趣,导致成绩不及格,后来就中途辍学了。

以先生的性格,不喜欢的事情,他又怎会放在心上呢。毕竟,先生从不温习烦恼。

“人的一生分为过去、现在、将来。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很短暂,很快也会过去,只有将来是有希望的。”

不困囿于过去,放希望于将来,珍惜眼前,活在当下,先生活得务实而赤诚。可能是天性便如此沉稳踏实,但我更愿意相信,是先生的经历打磨出了他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

1912年,启功先生出生于北京,一年后,父亲病逝。本就孤寡的母亲仿佛塌了天,最后在姑姑和祖父的劝慰下,以扶养启功长大为支柱活了下来。

1922年,启功先生10周岁,曾祖、叔祖、继祖母、祖父相继去世。启功先生说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呼啦啦如大厦倾”,什么是“家败如山倒”,什么是“一发不可收拾”。

一个十岁的孩子,作为“承重孙”,要担起祖父丧事的一切事宜。虽然在接连送走几位亲人后,启功先生有了主持丧事的经验,但敬爱的祖父离世一事,还是对他打击很大的。

生活陷入窘境,已然山穷水尽。幸好天无绝人之路,祖父曾经的两个门生知道了他们的状况,便帮忙募集善款,用筹来的钱买了七年的长期公债。在他们的帮助下,启功和母亲得以为继生活,他自己也得以继续上学。

生活艰难,启功先生的求学之路其实也挺曲折的,但算不上坎坷。他幼时受姑姑和祖父的启蒙,对诗书颇为喜欢,经常在祖父的指导下背诵诗文和练习书法,也因此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先生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回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用一只手把我搂在膝上,另一只手在桌上轻轻地打着节拍,摇头晃脑的教我吟诵东坡《游金山寺》诗的情景……”

我想启功先生应当是喜欢苏东坡的,苏东坡也多少对先生是有些影响的,毕竟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如此之相像。生活虐我千百遍,我依然热爱生活。

先生十二岁进小学,进学之前上过私塾,从《百家姓》开始背起。背不会的要被教书先生打手心。不过启功先生年纪小,没怎么被打,倒是经常被吓唬,“你看,像他们那样不用功,怎么背得下来?就得挨罚!”

启功先生后来还跟随贾羲民先生学画,后又经贾先生介绍跟随吴镜汀先生学画技。高中时,经老世交介绍,跟随戴绥之先生学“古文辞”,攻读经、史、文学。后来到辅仁大学做助教,又遇到了恩师陈援庵先生。

启功先生的每一次求学,都有机缘在。虽说有人介绍,但无缘不成书,还是有缘的。先生感恩这一次又一次得来不易的缘分与机会,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他学得刻苦,先生们教的认真。

启功先生用自己的一生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做好手头上的每一件事,是对恩师再造的最大回报。

如果说知恩感恩,是启功先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那么从一而终则是他作为家庭一份子对自己的最低要求。妻子去世后,他守着底线直至终老。

启功先生和妻子章宝琛于1932年完婚,两人风风雨雨相伴着走过了四十年,感情一直都很好,彼此信任,几乎没有隔膜。

生活中,妻子将启功先生和其家人照顾得细心周到,无微不至;思想上,她也特别理解先生,从不信外头传来的风言风语而枉自猜忌。

六七十年代,启功先生被打为右派,妻子不离不弃,陪他一起熬那段艰苦的岁月,还经常开导宽慰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期间,她还偷偷地帮启功先生保存了很多重要的文稿和诗作。

患难夫妻,休戚与共。启功先生的妻子着实令人佩服,其坚韧刚毅,即使现代女子也少有。妻子离世后,启功先生为她写了很多悼亡诗,也坚持不在续弦令娶。这是他对她的承诺。

“结婚四十年,从来无吵闹。白头老夫妻相爱如年少。”

“相依四十年,半贫半多病。虽然两个人只有一条命。”

“今日你先死,此事坏亦好。免得我死时,把你急坏了。枯骨八宝山,孤魂小乘巷。你且待两年,咱俩一处葬。”

“明知呓语无凭,一愿先人有灵。但使天天梦呓,岂非死者犹生。”

“不管灵魂有无有,此心终不负双星。”

……

一字字,一句句,是满腔爱意与深情,是满腹悲痛与伤心。闻者,无不伤心,无不垂泪。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那么一些人,在外人看来或许不够好,但除了她,谁也不行。妻子于启功先生而言,就是这个“除了你,谁都不行”。

启功先生至情至性。对年幼遭遇的劫难,他表示感恩,这是历练;对老师们的教导,他心怀感恩,至诚感谢,这是再造与栽培;对妻子的无私付出和不离不弃,他回以深情,郑重跪谢,这是无以为报,唯有敬之爱之。

纵观启功先生一生,经历几次浩劫,横遭数次磨难,不公与委屈,他都视之淡然,处之泰然。他说:“我总是在‘失’中获‘得’,使我‘得’的固然有恩,使我‘失’的实起了促进、激励作用,其恩亦可泯。”

如此从容大度,乐观豁达,非岁月磨砺不可得。所谓“气傲皆因经历少,心平只为折磨多”即是此理。

但启功先生虽然做了一辈子教育事业,是北师大教授,搞了一辈子文学研究,但他本人不是个过于严肃的人。举几个栗子,你就能明白,这个老头儿着实可爱有趣。

启功先生的幽默自带一股“雅意”,但用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却是淘气里带了点坏。日常生活,皮一皮,很欢乐。

启功先生上学时因为偏科的原因,中学肄业之后就没再继续上学了。后来在他祖父的门生的帮助下,进入了辅仁大学做助教。

那时的先生二十出头,正是爱皮也会皮的年纪,仗着自己国学底蕴深厚,私下里总给在当下成为学院小新闻中心人物的教授们编排顺口溜。先生淘气,编完之后,还得拿到同好面前替那位教授宣传一番。

比如那位做教授很高明,做校医却不太高明的生物系主任张汉民,他总是给人开消治龙,或者打防疫针,还经常找不着人。于是启功先生就给他编了个顺口溜:

“校医张汉民,医术真神通。

肖治龙,防疫针,有病来诊找不着门。”

再比如当时的美术系,很萧条,针对学习西洋画的学生们只有简单的石膏像可以画,练习素描的模特也都水平参差,先生也编了个顺口溜:

“美术系,别生气。

泥捏象牙塔,艺术小坟地。

一个石膏像,挡住生殖器。

两个老模特,似有夫妻意。

衣冠齐楚不斜视,坐在一旁本上祭。

化成模像展览会上选,挂在他家影堂去。”

就问你,皮不皮?

很难想象,启功先生还有如此淘气,如此接地气儿的一面。就和二十来岁的我们一样,对于遇到的各种事情,总想调侃一番。不怕不惧,敢言敢说。

以上这些有关启功先生生平来历、拜师求学、工作历练、中年坎坷、老年书画诗酒茶(篇幅有限,暂不写了)的故事,均来自开头提到的那本《无所畏,无所忧》一书。

这本书收录的是记录了有关启功先生人生智慧的散文,从幼年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每一部分对应一个年龄阶段,并在章节开头附有启功先生的简明年谱,便于读者对照翻阅。

启功先生被誉为当代书圣,他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文物鉴定家,诗人。他注释过《红楼梦》,点校过《清史稿》,写过《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为一代国学大师。

启功先生的文章文风清逸,读来有娓娓道来之感,像一位老者与你对坐,悠然自在的诉说着他的故事。

说实话,这本书看得很过瘾,一遍又一遍,颇为遗憾为什么没有早知道这位智慧的老人。但想要下笔写些什么,又着实有些为难,怕自己拙劣的文笔写不好这位可爱的老头,怕自己浅薄的眼界看不到他人生的智慧,怕自己短浅的见识理解不到他话里的精髓。

但是没关系,书在我手,来日方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03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72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47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4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48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1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5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0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85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8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7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26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