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看了刘庆昌老师编写的《教师关心的十个教育话题》这本书,感受颇多,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素养是“遗忘之所余”。
所谓遗忘,并不是“无所获”。例如有人说,今天看了几页书,没有看懂,好像今天白过了。其实你虽然没有看懂,但是你看了,和完全没有看是两个概念。没有看懂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因此我们就能理解:当你把具体的知识、具体的技术遗忘了,剩下的就是素质。素质中间有理性,具体的知识也许忘记了,但是巨量的知识给我们奠定了理性的基础,是丢不掉的。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基本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进行阅读,育儿的,身心灵成长的,有时还有教育的。
感触很多,但实践起来却较难。
不断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包括自己的家人。
甚至有时自己都会怀疑,我看这么多书,真的有用吗?
看了这么多,看懂了,记住的却很少,然而重要的是我想要改变的却做到的很少。
然而,看到书中的这段话时,我更加坚定了每天读书的信念。
因为常读书,常思考,常行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即便很多东西没有记住,或者忘了,但外在的习惯会内化成为精神和思维层面的东西,进而成为自己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独特的气质,那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进而成为自己的素养。
这就包括了上面所写的素养是“遗忘之所余”,还有书中的另一句话,素养是“知行之沉积”。
这段话还让我想到一篇文章里提到过的一个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除了教给学生知识,还能教给学生什么?
我们现在所教给学生的知识,在学生的未来,他们会记住多少?一些课文,常识,古诗词,作家资料……他们现在记住了,别说在长远的未来,在下个学期又能记住多少?
忘记了这些,我们留给学生的还有什么?或许这块东西才是学生得以受用终生的东西。
结合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思考,我想,有很多,总结以下几点:
育人先育德
法国有句谚语:人而无得,生而何意。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也有说过:君子之首,修其身而天下平。
可以看出,德,对个人人生的重要意义,对于社会稳定及天下太平的重要性。
教师要教学生有德,自己就要先有德。
书中也提出,教师应有德才相辅的师者风范。有德无才,就会表现为平庸无能;有才无德,则会走上技术主义路线,掉入利益为先的陷阱。教育引导了人类文明的方向,其实也就是教师引导了人类文明的方向。所以,教师要德才相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选择。
可见,德与才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同等重要的。
而无德便会唯利是图,甚至出卖良心,危害社会。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