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关心的十个教育话题》读书心得

暑期看了刘庆昌老师编写的《教师关心的十个教育话题》这本书,感受颇多,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素养是“遗忘之所余”。

所谓遗忘,并不是“无所获”。例如有人说,今天看了几页书,没有看懂,好像今天白过了。其实你虽然没有看懂,但是你看了,和完全没有看是两个概念。没有看懂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因此我们就能理解:当你把具体的知识、具体的技术遗忘了,剩下的就是素质。素质中间有理性,具体的知识也许忘记了,但是巨量的知识给我们奠定了理性的基础,是丢不掉的。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基本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进行阅读,育儿的,身心灵成长的,有时还有教育的。

感触很多,但实践起来却较难。

不断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包括自己的家人。

甚至有时自己都会怀疑,我看这么多书,真的有用吗?

看了这么多,看懂了,记住的却很少,然而重要的是我想要改变的却做到的很少。

然而,看到书中的这段话时,我更加坚定了每天读书的信念。

因为常读书,常思考,常行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即便很多东西没有记住,或者忘了,但外在的习惯会内化成为精神和思维层面的东西,进而成为自己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独特的气质,那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进而成为自己的素养。

这就包括了上面所写的素养是“遗忘之所余”,还有书中的另一句话,素养是“知行之沉积”。

这段话还让我想到一篇文章里提到过的一个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除了教给学生知识,还能教给学生什么?

我们现在所教给学生的知识,在学生的未来,他们会记住多少?一些课文,常识,古诗词,作家资料……他们现在记住了,别说在长远的未来,在下个学期又能记住多少?

忘记了这些,我们留给学生的还有什么?或许这块东西才是学生得以受用终生的东西。

结合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思考,我想,有很多,总结以下几点:

育人先育德

法国有句谚语:人而无得,生而何意。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也有说过:君子之首,修其身而天下平。

可以看出,德,对个人人生的重要意义,对于社会稳定及天下太平的重要性。

教师要教学生有德,自己就要先有德。

书中也提出,教师应有德才相辅的师者风范。有德无才,就会表现为平庸无能;有才无德,则会走上技术主义路线,掉入利益为先的陷阱。教育引导了人类文明的方向,其实也就是教师引导了人类文明的方向。所以,教师要德才相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选择。

可见,德与才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同等重要的。

而无德便会唯利是图,甚至出卖良心,危害社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指导思想: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核心,探索与课堂为主题,课外校外为两翼的大阅读教育...
    双阳405赵春芳阅读 1,501评论 0 0
  • 余胜泉认为,教师要进行“角色转变”,学科教师仅停留在学科知识上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和中考改革的需求。在新...
    洮北915刘丽杰阅读 200评论 0 0
  • 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意义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信息化教育模式已经逐步迈入校园,走进课堂并逐渐形成...
    公主岭1349燕晓飞阅读 436评论 1 4
  • 一个月的时间,转眼即逝,这个假期,既忙碌,有充实,累并快乐着,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最后的习惯,我们收获着,理解着,...
    通化1253张宇阅读 240评论 0 0
  • 原来觉得“情绪”是一个很虚无缥缈的主题,要讲它,实在有点难。 情绪是依附在“人”的身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花袖儿阅读 734评论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