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那个早晨,刚上早自习没多久,老师轻轻地从教室后面走进来,悄无声息地站到我的课桌前面,敲了敲桌面才知道老师来了,他轻声说道“楼下有你们家亲戚找你,你去辨认一下”。我随着老师下了楼,原来是我们家大爷爷的大孙子在等我,那天早上雾很大,天空灰蒙蒙的,大气可见度非常低,但是在很远处我就发现堂哥凝重的神色。随后我弟弟也被老师带到楼下,堂哥说“我跟你们老师请个假,你爷爷走了,你们回去送一下”。
小时候特别爱哭的我,当时努力绷住泪水,走出校门的那一刻,眼泪瞬间划过我的脸庞,随后我弟弟也跟着哭了起来,那天早上结了霜,堂哥在最前面骑着摩托,冷风刺骨。他见我和弟弟都在啜泣,就安抚着“你们俩留着点眼泪到你爷爷灵柩前去哭,让他老人家也可以安心去另一个世界”。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经历亲人的生离死别,内心悲伤,但是却不知为何如此悲伤。
爷爷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也是他的八十大寿,走的时是否痛苦我也不得而知。当堂哥载着我们到村口的时候,我已经清楚地听到刺耳的锣鼓声以及悲凉声调的挽歌。到家门口时,前坪站满了叔叔伯伯们,相互商议着如何搭建棚屋用来接纳客人,安放摆酒的器具,我牵着弟弟徐徐走到堂屋门口,看到爷爷躺在冰冷的木板上,眼睛紧闭,面容安详,姑姑们跪在前面的草把子上,哭得稀里哗啦并上下叩拜着,嘴里哽咽地诉说着亲人离别之痛,感谢着爷爷对她们的养育之恩。
几个姑姑并排跪拜着没有我和弟弟的叩拜的位置,我们靠门墙的位置呆站着,用手不停的擦拭着眼泪,等大人们把细数完过往半生的风雨颠簸,姑姑们感情真挚,哭了差不多半小时,村里人怕孝子孝女们伤心过度,就把姑姑们拉了起来,但是我小姑姑死掘,怎么拉都拉不起来,看我和弟弟在旁边,一手拉一个,带着我们哭,我和弟弟泪水滴落于稻草之间或是地板之上,手里剥离着火纸,一片片地往火盆里送,姑姑不停拉着三叩九拜,然后给爷爷介绍是谁来叩拜,诉说着爷爷与我们的曾经过往,让他老人家不要惦记生人,安心地去极乐世界。
无知者无罪,小时候去别人家参加葬礼,总是欢欢乐乐的,内心瞬间有了愧疚感,第一次近距离的面对死亡,对死者要有敬畏之心,有人说“死者的肉体是失去生命体征,但人的潜意识还在,哭灵他是可以听见的”,而刚出生的婴儿和孕妇是不适合参加葬礼,会给他们带来不祥之兆。可能只有经历一次至亲之人的离去,人才会真正思考生命的意义,当时的我应该只有十岁,见眼前冰冷的身躯是那么近,家人拉着不让小孩靠近抚摸,只能跪拜着,眼看着做最后的道别。
西游记陪伴着我们度过童年,总以为家人可以找到长生果得以永生,悖论就是我的太爷爷他们也没有活下来,如果人真的长生不老,那么地球是不是就会出现人口爆炸,小时候的脑子里都是一些乌七八糟的幻想。爷爷去世后,所有人类可以变鸟儿自由翱翔天空以及长生不老幻想都破灭了,暗暗告诉自己人会死亡,我也不例外。原来家人的离逝,会更快致使我们接受生命最终走向死亡的事实。
葬礼本身的意义,我觉得不是为了集聚悲伤,而是让大家接受亲人离去这一事实,然后将悲伤的情绪释放。葬礼很多步骤,先是照面等所有家人参拜之后,有专门的师傅领着长子敲锣打鼓去取井水,回来擦尸,穿上生前准备好的寿衣,让逝者干净体面离开这个世界。入棺后,至亲之人需要剪一块贴身衣物集聚钉在一起,预示家人和睦、兄弟团结,以期死者佑护家人平安。这步后就会将死者生前衣物用来填棺,具体不清楚,只能凭着做法叙写,最后用桐油封棺,外面还要打上数颗大门钉才算完成。
每一个步骤都是包含着家人对逝者无比尊敬之情,葬礼是死者最后的体面,也是家人最后一次尽孝道。人生不过尔尔,人生的葬礼都是别人替自己办的,一为悼念死去亡灵,二为寄托家人哀悼之情,三期生者健康平安。爷爷的葬礼也是如此,家人操办了将近十天,大家最后也累得筋疲力尽,但是并没有真正从悲伤的情绪的中走出来。
葬礼是一种生而为人的仪式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葬礼态度就变得轻淡很多,就不会像以前那么大操大办,以倡导简易为主,基本三天登山。农村讲究的会多很多,按年龄决定丧期长短。爷爷算寿终正寝,属于白喜事,亲人的服丧期相对较长。移风易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葬礼的仪式感跟大操大办没有必然联系,只为表达哀思,这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