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夏日的玫瑰,秋,竹风一阵微微,鸟啼花落。
清闲无事,自有一段真趣有会于心,两腿前伸肆意舒展坐在竹林下,拨开俗务尘封,这种状态是古人所追求的“懒可卧,静可坐,闷可对,劳可息”,是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生活品质的一种体现,也是人们追求心灵宁静的一种向往,一种启示,一种寄托。
眺望远处,耤河水由于风情线的构筑,显得并不是与传说中的大江大河那般的波涛汹涌,关于耤河的历史,史载悠悠,其古称为漾水,又名乌油江,传说北源发源地出于甘谷县古坡乡瘦驴岭,南源发源地出于礼县固城乡北小山峪,两支发源地在秦州区耤口(郑集寨)汇合,东流穿越天水市区,在麦积区峡口注入渭河。
耤河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和记载,在《水经注》及后续的秦州志、《天水县志》中,耤河被称为“耤水”,而在明清时期,它还被称作“耤河”,直到民国后期,才逐渐变为现今的“耤河”的写法。这条河流不仅因其水质优良和丰富而著称,还有“天河注水”的传说,尽管其名称在历史上有过变化,但耤河在天水人民心中的地位,始终不变,耤河是天水这座城市的母亲河。
关于耤河的“耤”字,不少媒体,甚至一些国有媒体把“耤”字误写成“藉”字,并发出不同的字音,其实这两个字是完全不同的字,这在天水“羲皇古里”的广大民众心中造成了极为不好的感受,一些有识之士多年来一直向有关部门呼吁,为“耤”字正名,以尊重历史本源。
微风吹拂的耤河,阳光以一种恰到好处的角度,穿透清晨的薄雾,细丝般柔和而温暖地为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幔,斑驳陆离的演绎着光影与色彩的画面,水面泛着的波光,盈盈闪现,盈盈,是那种盈盈之光,既非刺眼夺目,亦非黯淡无光,远近之间,恰到好处地让一切变得柔和而生动,寂寂地醉了我的眼。
红春绿夏,金秋银冬,看那秋日里的相思果已是小红灯笼般挂在了枝头,非常醒目,醒目的还有蔷薇科火棘果,火棘果与金银忍冬,透出火一样的激情,以其鲜艳的色彩装点秋日的风景,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寓意,成为秋天里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这是自然的馈赠,绿意盎然的树,矗立在大地上,阳光透过密麻的树叶,投下斑驳的光影,……和谐与宁静,温暖着我的眼眸。
这是九月的感怀,智者思考交流,活到一定的年龄,会逐渐地发现心灵也在这一过程中悄然蜕变,自己竟越来越倾向于眼前的这一份静谧、深邃和孤独,对,是孤独,这孤独如同秋日里的一抹暖阳,不刺眼却温柔地包裹着每一寸心田,这孤独,绝非源于对人群的疏离或社交能力的欠缺,相反,它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深刻觉醒,是对生命本质更为细腻与深刻的体悟,好似一位老友,在人生的旅途中默默相伴,在喧嚣与浮躁之外,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在这片天地里,彼此可以自由地呼吸,无拘无束地思考,与内心深处的自己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懂得了珍惜眼前值得珍惜的人和事,学会了放下那些无谓的执念与纷扰。
这份难得的清醒、坚韧与独立,是爱与被爱回馈生活之中寓见大道理的哲思:人这一生,无人问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罢,都要试着安静下来,滋养与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是让烦躁和焦虑,毁掉本就不多的热情与定力。
世上人很多,最终都是自己陪自己。
感怀九月,竹风捎来的深邃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