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90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他们给看老了。”这是一个苍凉的开头自述,故事跨越时空近百年,被读者称作为“中国的百年孤独”,他们确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出现的人物近六七十,一代代人的传承,纵横交错,人物关系彼此交错,若是不画出人物关系图则会迷失其中。其中也不乏很多魔幻现实主义的情境描写,当我们置身其中时,有时候会混淆现实和幻境,似乎并非魔幻而是真实存在。整本书分成了四个乐章:清晨、正午、黄昏、半个月亮。他们代表着鄂温克族人从缘起到繁盛到衰落的历程。
你眼中的幸福或许是他人的苦难。
当所谓的现代文明进入他们生活时,他们被视为“野人”的习俗习惯逐渐衰落,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冲击,“文明”取代“野蛮”,鄂温克人在城市生活中迷失自我,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当初森林中的孤傲勇者成为了现代的颓废者,将他们从山上移居到安置点,由兽皮搭建的抬头便能看到星空的希楞柱,变成了白墙红瓦密不透风的建筑,不必再担心饥寒交迫和风餐露宿的日子,可以按时领生活救济金安稳度日,可以住在遮风挡雨的密闭房屋安享晚年,可以接受完善的教育和救助医疗安养身心,这就是我们眼中的幸福。他们会说:“医生不会治病,风和山林才是最好的医生。如果身体不适,就到风中去就到山林去就到大自然中去,但自然会听懂你的心声会为你治病。” 我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俯视他们的生活,我们所创造的幸福何尝不是他们的毁灭,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任何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有你深入其中才能读懂他们、领悟何为幸福。
大自然对生命的馈赠,充满神性和灵性。
额尔古纳河是中国和前苏联即俄罗斯边境的交界线,这条河流有很多支流,覆盖了近15万平方公里,大地之河养育了无数生命的繁衍生息,鄂尔克温人世代在那片流域跟随驯鹿迁徙,书中对他们如此描述:“驯鹿是神鹿,它们吃的是最新鲜的苔藓,踩的是露珠,他们吃东西的时候身边有花朵和蝴蝶香板,喝水的时候能看见水中的鱿鱼,冬天他们扒开积雪池苔藓的时候还能看到埋藏在雪下的红豆,听到小鸟的叫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驯鹿是有灵性的,他们不能如同家禽般被豢养,否则也就失去其灵性。鄂温克人将驯鹿奉为神兽,不食其肉,但会割取鹿茸换取生活必需品,割取过程也是鹿和人的撕心裂肺之痛。
面对生命的敬畏和生死的无畏,哀而不伤。
书中提到的两个尼都萨满,在我们的视角,他们可能就是江湖术士或者封建迷信思想的神棍,当我们进入书中他们的世界时,我似乎迷失于幻境中,分不清真假,相信他们的神力,在那样的环境下,是如此有力量感和时代感,他们可以消除世间的悲苦。他们并不为自己而生,每次看到妮浩跳神舞时,我的心便揪成一团而生疼,在她眼中,所有人都是她的孩子,她可以毫不犹豫地救他人一命,代价就是用自己孩子的命替换,她联系失去了四个孩子,但是面对生死时,她毅然选择救助眼前的生命,因为同样都是她的孩子,这边是对生命的无比敬畏之心。同时,他们身边很多人出现或消失已成常态,也许突然被雷劈死,也许不小心被野兽袭击,也许一不留神落入悬崖…… ,但是他们却可以坦然面对生死,因为他们相信生命的轮回,此消彼长,他们的灵魂永在。每个人都是出乎意料的相遇,又毫无预兆的消失,如同生命的过客在自然中获得,又在自然中逝去。
爱的坚定纯粹,敢爱敢恨,聚散随缘。
书中的我经历两次婚姻,他们之间爱的坚定炽烈而纯粹,她因为饥饿而遇到拉吉达,因熊而遇上瓦罗加,她说“每个男人的怀抱都不一样。我在拉吉达怀中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一缕穿行在山谷间的风,而在瓦罗加怀里,我感觉自己就是一条畅游在春水中的鱼。如果说拉吉达是一棵挺拔的大树的话,瓦罗加就是大树上温暖的鸟巢。” 她和瓦罗加第一眼对视便爱上彼此,正午阳光下瓦罗加看到她的脸庞映射出哀伤,坚韧,温柔,疲惫,拥有如此令人回味无穷的神情的女人内心一定是心灵丰富的人,她眼睛就像清澈的湖水,让人休憩。她的儿子达西的老婆,婚后才发现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但他却不愿意离婚,只因为这个女人太坏,达西担心她会离开后祸害更多的男人,他要紧紧地看牢她。达西的爱令人动容,这是一种有宽广胸怀的大爱。